河北新闻网

转型升级辛集市皮革业发展的路径

    本报记者 王 静 

    通讯员   马 健

    从单纯依靠出口俄罗斯市场,到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从曾经“傻大笨粗”的陈旧款式,到如今每年新增200多个高附加值的新品种、新款式;从曾经的重污染行业,到如今的循环发展、清洁生产……

    6月份, 投资24亿元的皮衣产业总部基地、投资4亿元的国际皮革城二期也先后开工……

    辛集市的皮革业经过转型升级的洗礼,犹如凤凰涅槃一般焕发了新生。仅今年1-5月份,该市皮革业就实现销售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92.98%。

    启示1

    唯绿色发展能永葆活力

    如果不及时调整,任何一种经济发展模式都会因为要素条件的改变,遭遇增长的极限。要打破这种宿命,只有坚持绿色发展。

    在辛集市制革工业区,这里的制革企业一个接一个。而紧邻这些制革企业的是辛集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总排污口可以看到,经过多道处理的污水清澈透明,闻起来没有异味。

    这样的水质,在辛集市制革企业蓬勃发展之初是很难看到的。资料显示,1994年该市有800多家制革企业,大多是作坊式生产,生产的废水都是直排,水又脏又臭,给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污水治理是制革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在制革工业区,实施了“统一规划、统一治污、统一供水、统一电热、统一管理”的“五统”运行模式。该模式为制革企业集中生产、综合治污、规模经营搭建了发展平台,引导本地全部制革企业和吸引一些外地制革企业进区建厂。目前,该工业区入区企业80多家,年产革皮3650万张,成为亚洲最大的羊皮制革基地。

    为了解决制革污水治理难题,该市在国内制革业首创了企业初级治理、制革区集中专业治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最后综合治理的三级治理体系。如今,这里的制革污水处理达到了收纳、处理、达标三个百分百,出境断面水质长期稳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这些背后有着管理机制创新的强力支撑。该市规定,制革区污水处理厂出水COD浓度在500mg/L以内时,制革区管委会按协议兑付费用;出水超过标准,相应扣减经费,并启动应急预案,追究污水处理厂厂长及有关人员责任。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COD浓度不超过100mg/L时,市财政按时拨付城市污水处理厂经费;出水COD超过100mg/L时,在市财政拨付经费中扣减部分职工工资,并启动应急预案。进、出水COD按日均值测算,每月底进行核算。

    与此同时,该市强化制革源头控制和循环利用研究,依凭新技术、新设备,使制革耗水比过去节约三分之一以上,制革污泥减少80%,铬液、碱液排放量减少70%。目前,节水转鼓新技术已在10家制革企业开始应用,节水率达到60%。无铬鞣制革皮占到总量的85%以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皮革”。 辛集市制革工业区也成为国内唯一实行集中治污、统一管理、规模最大、产品质量最优、污染治理最好的制革基地。

    今年,该市又加紧推广应用一批清洁生产、循环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全面提升制革污染预防能力:投资1.6亿元的污泥发电厂建成后,制革产生的污泥将全部被回收发电:引进的新技术,将把制革产生的铬泥全部回收,再通过专业的生产线提炼出铬粉;投资7000万元引进的高新技术,将把以前视为废料的皮丝回收加工成再生革……

    “在国际销售中,区域污染指数、产品环境污染指数都有严格的准入标准。我们这里的皮革制造业的红火,与生态保护措施落到了实处息息相关。”制革工业区管委会负责同志说。

    启示2

    创新是企业转型之魂

    制革工业园区的建设,只是有了转型发展的载体,还必须花大力气培育转型发展的主体——各类创新型企业。

    谈到皮革业生产销售的转型升级之路,制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梁建词说:“当初转型是形势所迫。仅2008年,辛集市皮革业在俄罗斯就损失了10亿元以上,只能用凄惨来形容。” 

    金融危机让辛集皮革业元气大伤。一直以来,多数企业专注于俄罗斯市场,片面追求单品种、大批量,其产品类型、产品档次,以及面向的客户群体都非常单一,并逐渐形成严重的“路径依赖”。 当时,辛集市多数皮革企业没有专门研发人员,主要依赖模仿,基本挤在同规模、同档次、同价格上竞争,在市场好的形势下都有钱赚,一旦市场震荡,就会受到冲击。找准症结,辛集市下大力推动企业由规模扩张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他们引进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管理、设计、生产及内贸销售团队;聘请知名传媒策划公司打造企业形象,创造一批市场认可的知名品牌。探索成立皮装设计开发公司,加紧与香港、韩国、意大利等地的协作。为鼓励企业出精品、出新品,市政府专门设立产品创新奖。目前,该市与北京服装学院联合建立皮革服装研究所,与西北轻工学院、四川大学联合设立实验基地,还聘请20多位国际著名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

    如今,该市每年皮革业工艺技术创新成果都超过50项,开发高附加值、高创汇新产品30多项,国内、国际贸易强劲增长。拥有国家级称号的该市皮革生产力促进中心总工程师李春阳说:“中心主要是对制革企业提供技术推广、人才培训等服务。现在,10多个工程师都被皮革企业抢光了,忙个不停。”

    刚签下每月2万张漆皮革订单合同的广东制鞋老板对记者说:“辛集漆皮革手感轻柔、色泽美观,可与世界顶级的意大利产品相媲美!”

    启示3

    政府做好转型升级的“撞钟者”

    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地方党委、政府不只是“守夜人”,更要做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撞钟者”。

    为推动转型升级,辛集市重新规划了皮革业发展方向,明确突出发展生态皮革、绿色皮革,下大力引进一批高档服装、制鞋、皮沙发、汽车坐垫等产业链项目,实现就地生产、就地转化、就地升值。

    当初,面对老板们“市场在哪里”的迷惘,辛集市政府从材料购进到款式设计再到市场开拓都给予指导,并聘请国内知名的服装设计师为企业免费授课;每逢大型服装展销活动,就组织企业家们前去参观;欧洲裘皮原料拍卖会之前,邀请拍卖师对企业家进行培训……目前,制衣工业区96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成功改做内销。

    市场转型之初,很多企业都是贴牌生产。梁建词说:“一件辛集生产的皮衣,贴上名牌就是近10倍的利润,让老板们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

    为了调动创名牌的积极性,该市鼓励企业展开强力宣传攻势,还规定对今后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品牌、商标的,要把该市及上级奖励资金改为广告宣传补贴,企业宣传投入后,凭票据给予返还。如今,该市创出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皮革品牌:“东明”牌皮装荣获“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伊鹿奇”牌皮装荣获“中国名牌”,“西曼”牌皮装连续荣获“中国十大真皮衣王”……名牌拥有量在河北省位居首位。

    该市投资10亿元建起了一座现代化、功能化的城市商业建筑——中国辛集国际皮革城。该项目集交易、展示、研发、物流、旅游于一体,900余个摊位荟萃国内外知名品牌,给企业搭建一个销售产品、展示产品的平台。该市政府设立了俄罗斯办事处,保障企业家的利益;制衣工业区管委会在兰州、沈阳、郑州等大中城市设立了辛集皮衣直销店,开拓国内市场。

    今年,该市选择了30家发展前景好、税收贡献大的企业,由市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分包,在收费、占地、融资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辛集市正着手实施国际皮革城二期工程、皮衣产业总部基地、清洁生产示范园区等重大项目。到2015年,全市皮革业销售收入确保突破250亿元,力争达到300亿元。

    辛集皮革业的转型之路,正越走越宽广。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王静超】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