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石家庄的志愿者 谢谢!

    本报讯 (记者 胡雁冰)天灾无情,人有情,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我市志愿者左红召和另外4名年轻人自发前往芦山县,9天来,他们一直给被困的受灾村民运送物资。芦山太平镇大河村木坪子组马桑坪小组的村民们深受感动,中学生姜超和何鑫代表全组村民写了一封质朴的感谢信。今天凌晨,左红召和同伴们乘坐的火车会到达石家庄,他们带回了这封饱含真情的信件。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到了正在K1364次列车上的左红召。连续9天的辛苦奔波,他和同伴都非常疲惫。但手中那封沉甸甸的感谢信,却让大家都觉得,这次震区之行很值得。

    左红召住在石家庄裕华区,从事建筑行业,今年27岁。4月20日,得知芦山地震的消息后,他就有了去灾区帮帮受灾同胞的想法儿。通过石家庄一个志愿者QQ群,他联系到了同在石家庄的女孩宋媛媛和小伙子袁鹏飞,商定一起去芦山。

    4月22日中午,左红召3人开上一辆面包车出发了。他们到邯郸又接上了两个当地志愿者,日夜兼程赶往雅安。几个人轮流开车,30多个小时后,终于到达了芦山。

    他们在四川绵阳购买了大米、油布、水、方便面、帐篷等一车物资,与芦山当地志愿者联系后,就去了龙门乡。后来,他们又买了一车物资,去了太平镇大河村。大河村位于芦山县西北方向30多公里的山区,在这次地震中,大河村的房屋全部倒塌,还有许多村民被困。而左红召和同伴们,与来自其他地区的志愿者一起,成了震后首批进入大河村的志愿者。

    4月23日那天,通往大河村的路都被堵死了。志愿者们借来老乡的背篓,背了3顶帐篷和9袋大米,一面开路一面前行。有一个人拿着刀具拨开山上的植被,其余的人跟在后面。20来公斤的一袋大米,有的志愿者一人就背了3袋。“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连走了6个小时都不觉得累,心里只有着急。”左红召说。在6个小时后,被困的村民在地震后第一次见到了外边的志愿者,村民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后来,通往山上的路开通了,左红召和同伴们每天都往山上运送物资。虽然身上背着很多水和吃的,但谁也舍不得吃这好不容易才背上山来的食物。他们经常是一整天只吃半包压缩饼干。老乡们准备好了饭,拽着志愿者的胳膊让他们一起吃,但他们都拒绝了。

    4月25日,木坪子组马桑坪小组的两个男孩姜超和何鑫,每人递给左红召一封感谢信,并特意说明,这是他们代表全组的村民写的。

    两个孩子都在上初中,十三四岁的年纪。此前,两个男孩也和大人们一样,拽着志愿者们要他们留下吃饭,但志愿者们哪里舍得吃,每次都是回到龙门乡驻地的帐篷后,才简单吃点饼干。志愿者的劳累和热情,村民们看在眼里,但不善言辞的他们,只是反复地说着:“谢谢,谢谢”。可能村民们觉得这样简单的话语不足以表达自己的谢意,才让两个孩子各写了一封感谢信。

    当时,左红召并没有细看这两封信。等回到驻地仔细看过信,他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灾区同胞对石家庄志愿者的深情厚谊,是我这一趟最大的收获,也是我这一生都值得珍藏的财富。”左红召在电话那头激动地说,他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灾区同胞却报以这么质朴而深沉的谢意,让人觉得非常温暖。

    附:芦山县大河村木坪子组马桑坪小组村民写给石家庄志愿者的感谢信(两封信内容大致相同,本报摘登其中一篇)

    热心的河北石家庄志愿者:

    你们好!

    义比天高,情比海阔。您们从那么远的地(方)为我们送来救援物资,而且交通条件又不好,我的父母以及我们全马桑坪小组的人都会想:那该有多么苦!扛着那么多的东西,自己不吃,却留着为我们送来,我们非常感动,当时就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语言来回报,只是在那儿傻乎乎地说了一句微不足道的“谢谢!”我们非常感激你们热心的帮助,亲切的问候。这只是一点感激的话语,其实我们要感激的写也写不完,说也说不尽,只能把这简洁的语言表达在这一张纸上。马桑坪小组的受灾人民都向你们致敬!谢谢你们的帮助!

    芦山县大河村木坪子组马桑坪小组向你们致谢!

    2013.4.23

    何鑫河北新闻网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田士威】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