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三化”农民:新观念带来新生活

    本报记者 郑亚丛 通讯员 王 民

    农业咨询、微博发布、技能培训……如今在新乐,有这样一批农村先行者,他们改变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滴汗珠子摔八瓣的劳作方式,用科技武装头脑奔走在小康路上,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农民固有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市场化”农民——

    我的价格我做主

    新乐的西瓜熟了,邯邰镇小流村里熙熙攘攘,来往的客商川流不息,国峰瓜菜合作社理事长韩国锋正在和客商商讨价钱。他告诉记者,高峰时每天经他手交易的西瓜多达四五百吨,客户更是遍及全国,而像他这样的瓜菜经纪人,在全镇不下几十个。

    这些经纪人各自成立瓜菜合作社、协会,利用自己的技术服务和多年积累的销售渠道,服务瓜农,同时也在稳定自己的用户,增加农资销售。瓜农则看中对方的服务和销售渠道,这种应对市场变化所采取的“抱团取暖”措施,让当地瓜农在市场谈判时增加了话语权。种瓜大户刘国军感慨称:“合作社联系的客商范围广,资源多,我们还经常通过微博发布销售信息,规模出售的西瓜价格自然更高一些!”

    “两栖化”农民——

    农忙农闲双丰收

    董兵社是南双晶村一名普通农民。去年年底,一水硫酸锌项目在村里竣工投产,老董正式迈进厂子上班,成了一名蓝领。“参加了有关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后,我来这里上班了,不但能挣钱,而且离家又近还不耽误农活。”他笑呵呵地说。

    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为农民家门口上班提供了机会。随着东王镇华达化工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新上项目的纷纷落户,给周围村镇的剩余劳力找到了出路。工业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反哺农业与吸纳农村剩余劳力的空间也随之变大。随着新乐市产业升级,如今一大批有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的农民被吸纳补充到企业生产一线。

    “科技化”农民——

    腰包鼓了又鼓

    “来,尝尝我从农科院刚带回的新品甜瓜,正打算近期试种呢!”在刘志的瓜菜合作社,他谈起了自己的创业史。

    新乐西瓜种植历史悠久,当地农民通过“上茬种西瓜、下茬种蔬菜”的种植模式,每年亩收入在万元以上。刘志大学毕业后,没留在城市,而是回村做了一名“技术农民”。他每年外出考察三四十次,改良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在2010年北京种子交易会上,刘志把“绿宝”甜瓜引进了瓜棚,没想赢得了良好的市场效应。当时,每公斤卖到了12元,比普通黄白皮甜瓜贵两倍。眼下,邯邰镇已有上万亩大棚种植‘绿宝’甜瓜,亩均纯收入一季能达到6000元至10000元。

    如今,新乐瓜农们不再满足现状,而是不断引进新品种,探索新技术,腰包鼓了又鼓。河北新闻网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田士威】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