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国内国际 政务 评论 历史 论坛 博客 投诉 视频 娱乐 图库 热点 财经 房产 健康 教育 旅游 汽车 电力 国企

警方提醒市民擦亮眼: 这17种电信诈骗手段“正流行”

2013-11-07 13:58:16 来源:河北新闻网

    燕赵都市报记者 郭晓峰

    当前,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移动通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骗子开始借助电信手段实施诈骗,行骗方式也时常“翻新”。11月6日,石家庄市公安局公布了当前发现最多的17种电信诈骗手段,提醒省会市民一定要擦亮眼睛,防止“中招”。

    冒充公检法机关诈骗

    犯罪分子使用任意显号网络电话,冒充电信局、公安局等单位工作人员随意拨打手机、固定电话,显示国家机关的热线号码、总机号码,以受害人邮寄包裹涉毒、有线电视、电话欠费、银行卡消费、被他人盗用身份涉嫌犯罪,以没收受害人银行存款进行威胁恫吓,骗取受害人汇转资金到指定账户。

    案例:2013年10月20日13时20分,郝某接到一个说其涉嫌参与洗黑钱的电话,让其提供银行卡存款情况,其在中山路工商银行按电话进行操作后,发现被骗卡内现金66981余元。

    虚构消费退税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购房、购车人信息后,谎称国家鼓励消费、税收政策调整等可办理交易税、购置税退税,要求受害人在ATM机上实施“绑定”退税账号操作,实际是将银行卡内存款转入了指定账户。

    案例:2013年6月30日16时至17时15分,栾城县人卢某被他人以购车后有3000元燃油补贴为名,利用银行自动柜员机转账方式诈骗19677元。

    换账号汇款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我原来的账号不用了,请把款打入此账户,XX行,XXXXXXXXXX,户名XXX”短信的方式,或者冒充房东诈骗房客租金的诈骗方式,骗取即将汇款人员不加识别地把钱款打入涉案账号。

    冒充熟人诈骗

    犯罪分子拨打受害人电话以“猜猜我是谁”的方式冒充熟人,之后再以出车祸、嫖娼被抓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汇款。目前,也出现了犯罪分子事先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之后有针对性地冒充熟人诈骗。

    案例:2013年8月20日11时许,有人冒充其老伴的同学李某,称自己在秦皇岛旅游要来石家庄。21日9时许,冒充李某的男子以因嫖娼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罚款为由,骗其到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西路油漆厂对面中国建设银行,给冒充李某的男子所给的账号存入25000元,后发现被骗。

    网络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信发布极具诱惑力的车、电脑、衣物等物品转让信息,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即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案例:2013年8月13日14时许,韩某报警:8月2日在网上看到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广告,后与网站上留的联系人“陈伟”打电话联系,购买POE原料一吨,价值10800元人民币,汇钱之后发现被骗。

     QQ冒充熟人诈骗

    通过技术手段盗取他人QQ号码、MSN账号等个人账号,然后以主人的身份登录互联网,通过播放受害人亲友的视频聊天录像等方式,冒充他人与受害人聊天,并以有急事等用钱为借口,向好友借钱。有的通过欺骗或黑客手段获取了受害人商业伙伴的电子邮箱后,利用该电子邮箱或注册用户名极为相似的邮箱名,冒充其商业伙伴实施诈骗。

    案例:2013年5月18日13时左右,王某在家里电脑上网,其在日本留学儿子的QQ号在线和其聊天,说他的教授回中国了,放在自己那儿三百万日元,让她在教授回国后把钱打回国内,“王某儿子的QQ上说”让其先把钱打给教授折合人民币是十八万六千元人民币,并用一个上海的手机号发短信给了账号,王某在14时左右给这个账号转过去人民币十八万六千元,后来给其儿子打电话才知道根本没有这回事。至此,王某才知道被骗了。

【责任编辑:见习编辑王春锐】
分享到
更多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