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闻>>石家庄新闻中心

石家庄文化建设硕果累累 精品潮涌华章凸显

2017-03-24 09:21:16 来源:石家庄日报

书盈四壁的市图书馆,市民遨游在知识的浩瀚海洋;佳作云集的市美术馆,人们徜徉于名家的笔魂墨香;引进的高雅艺术系列演出,更让激情澎湃的“弗拉明戈”、美轮美奂的《天鹅湖》来到省会市民身边……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市不断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在文化强市的道路上,步伐铿锵,硕果累累。如今,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拔地而起,公益文化活动惠及城乡百姓,文艺精品创作捷报频传,文化产业发展生机勃勃。文化民生浸润百姓生活,欢歌盛世,幸福美好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文化惠民生 生活更精彩

文化惠民,是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民生为导向,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保障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送戏下基层演出补贴资金600万元、舞台艺术繁荣资金500万元、文化产业引导资金3000多万元,农村文化建设资金逐年增加,由200万元增加到了500万元,各县区也不断加大财政投入,让更多文化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延伸。如今,听讲座,看名角,赏佳作已成许多人节假日“标配”。

“三尺讲台迎冬夏,一支粉笔谱春秋”。经过多年耕耘,我市的“燕赵讲坛”不仅惠及燕赵之地,且业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市民洪中星形容其是朴实无华的三尺讲台,一所不设围墙的“市民大学”。而作为讲坛的“铁杆听众”,他还专门写了一首《文化讲座礼赞》:“文化讲座降甘霖,搅动省城一片春。启智东风吹万家,洁心雨露爽万人……”

而我市的“一月一名剧”、“引进高雅艺术系列演出”等文化品牌,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助力”下,获得更多掌声,赢得更多民心。3月18日下午,听说梅派张慧芳老师要来省会演《玉堂春》,很多戏迷都坐不住了。正在市丝弦剧院售票口排队的刘淑珍说,自己是“一月一名剧”的忠实戏迷,只要有演出必来报到。

“10元钱一张戏票看名角儿唱戏,太超值了。我听过迟小秋的《锁麟囊》,孟广禄的《铡美案》……还给李胜素、于魁智献过鲜花呢。”刘淑珍说。现在等着盼着看大戏,已是大家每月最开心的事。精彩的演出,低廉的票价,让人民群众饱了眼福。

不仅是文化消费市场,我市还积极培育“庆新春”欢乐大广场、“盛世欢歌”文化游园、“千人大比舞”、“鼓王争霸赛”春节大庙会、民间花会等公益文化品牌活动,丰富节日文化内涵。特别是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起来,每年组织广场舞、美术书法等基层文艺辅导不少于2万人次,2016年辅导人次突破5.1万人次,形成了强大的文化辐射力和带动力。

市直艺术院团每年“送戏下基层”演出800场以上,把好戏送到百姓家门口。每年4月到10月,组织县(市)区广泛开展“彩色周末”文艺演出不少于1000场,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公益电影放映活动也同时开展,全市200多支放映队伍每年免费为老百姓放映电影近48000场,确保每月每村放映一场免费电影,打造了文艺舞台不落幕,惠民活动不断档的民心工程。

设施齐推进 环境更优越

春色烂漫,草长莺飞,在体育公园休闲锻炼的人们,总会情不自禁地将眼光投向一座造型别致的建筑——霞光大剧院(演艺中心),它米色的主体,漂亮的玻璃幕墙,流畅的线条,优美的弧度……带给人美好的遐思。

“真是太漂亮了!听说这是建国后咱们市里最大的文化项目了,跟体育公园也挺搭的,亦静亦动,享受了艺术,还可以健身休闲。”“听说五月份就要开始演出了,以后这里不仅有各种演出,还搞一些讲座和艺术辅导呢,真是太好了!”人们欣喜的对话里,既充满了期待,又透出无尽的自豪。

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乐享文化的场所,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为着力改变全市文化设施少、档次低的问题,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省会都市区文化设施专项规划》、《关于加强省会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省会文化建设的意见》。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全市的文化设施面貌有了明显改观。

2016年,石家庄丝弦剧院刚投入使用就承接了“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并连续推出了河北梆子《百合岭》、保定老调《潘杨讼》、永年西调《八郎刺萧》等多台大戏。可容纳近800人的中型剧场内,观众场场爆满,演出氛围热烈,不少戏迷从赞皇、井陉等地赶来看戏。

市丝弦剧团团长吴合利忆起从前,依然唏嘘不已。“上世纪90年代初,新华剧院停用后,我们团一直租借在外面,也没有剧场排练演出。条件很艰苦,冬天没暖气,冻得大家伸不出手,张不开嘴。夏天没空调,排练一会儿就跟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搬到新剧场后,剧团条件好,演员心气高了。“好的环境,意味着更重要的社会责任。我们一定会好好经营,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也会努力把咱石家庄丝弦这个剧种发扬光大。”

2016年7月10日,我市还完成了对市图书馆的升级改造。如今进入市图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通顶实木屏风,格子状的造型,像一排竖着的书简,既增加了文化底蕴,也具有现代艺术气息。市图书馆馆长刘国红告诉记者,“去年的升级改造共投入资金700多万元,改造设施面积近10000平方米。这次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后,自助办证机、电子书借阅机、读报机、自助借还机、检索屏等设施功能更完善,阅览环境也更温馨。”

这五年来,市美术馆在崭新的展厅内推出了“对画大师——近现代艺术大师展”“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巡展”“第五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等重磅力作,赢得业界与百姓高度赞誉,展馆最高峰时,有数万人参观,风靡一时。该馆还被国家级刊物《美术》专题推介为全国十大美术馆之一,成为当之无愧的城市名片,文化地标。

精品创作丰 处处硕果香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对文化的责任担当不仅包括对文化建设的参与,对文化发展的推动,更包括对文化进步的引领。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围绕中国梦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了一批彰显我市特色、富有时代气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精品,艺术生产可谓春风遍野,花树千处,艺术之花绽放得一片锦绣。

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克服条件艰苦、资金短缺等诸多困难创排的现代戏《女人九香》,荣获了中宣部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奖”。

这是我市大型剧目时隔6年再次荣膺该奖,也是我省河北梆子剧种舞台剧第一次荣获这一全国大奖。值得一提的是,该剧除获文华优秀剧目奖外,还一举斩获三项文华单项奖。在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获二等奖,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获优秀剧目奖。该团历时三年创排的《百合岭》,在创作演出期间就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和支持。

市评剧院一团创排的《安娥》在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亮相。当地的《姑苏晚报》刊发稿件,盛赞该剧题材好、立意好,是一部唱响“正气歌”,传播“正能量”的好作品,给人一种美感,使人眼前一亮,是近年来难得的优秀戏曲作品之一。该剧目还入选文化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参加了第十届河北省戏剧节、京津冀舞台精品(河北站)展演等。

创作精品的同时,市直艺术院团南征北战,交流频仍,一支支艺术之花,仿佛是递向全国各地的一张张名片,将石家庄的新形象鲜明地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特别是2013年,对于石家庄市丝弦剧团来说,注定是要载入史册的一年。应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联谊机构有限公司邀请,市丝弦剧团一行60余人,赴香港参加2013中国戏曲节,并在香港大会堂剧院演出三场,充分展现了石家庄丝弦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艺术魅力。

我市文化出版界近年也是硕果累累。2013年,市作协副主席康志刚以正定塔元庄为原型写就的长篇小说《天天都有大太阳》,摘取了第二届《中国作家》剑门关文学奖,开我市长篇小说首次获得国家级文学刊物大奖的先河。2015年,青年作家程雪莉以平山县为深入生活点,走访平山团老战士及其亲属和烈士后代160多人,创作出版了长篇纪实文学《寻找平山团》……

这些文艺精品的成功推出,不仅让人们对石家庄有了全新的认识,激发了大家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更增强了城市居民的文化凝聚力和精神认同度。

产业多发力 百舸竞争流

近年来,面对国家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我市高站位、大视野、巧借力,以科技促创新,以资本助融合,以项目强支撑,使省会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多点发力、蓬勃强劲的良好势头。

市委、市政府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出台了《关于推动省会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两带两区一中心”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两带”即:“滹沱河历史文化与文体休闲产业带”,“西部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产业带”,“两区”即:“东部民俗文化产业聚集区”,“南部文创智造产业聚集区”,“一中心”即:“主城区文化创意中心”。

大力推进文化产业项目建设。连续三年开展“文化项目建设年”、“文化项目落实年”、“文化项目成效年”活动,在全市兴起了文化项目建设热潮,取得明显效果。通过开展京津冀文化资源对接,建立领导分包项目建设推进制度,举办项目谋划建设培训班,召开金融支持文产项目对接会,开展文化产业项目一线行系列宣传报道等措施,大力推动文化产业项目建设。谋划建设了霞光大剧院、丝弦大剧院、石家庄报业大厦、河北红崖谷休闲度假景区、西部长青文化旅游区等投资超亿元的项目20余个。

我市还逐步推进产业基地园区建设。积极推动长城影视动漫旅游创意园、石家庄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创业孵化园、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石家庄博深文化创意园、正定荣盛文化科技园区等园区建设。截至目前,全市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6家,省级文化产业园区4家,“新三板”上市文化企业3家,共同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按照“一县一品”思路,扶持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和培育了无极剪纸、晋州紫铜浮雕、藁城宫灯、矿区根雕、新乐雕塑等一批县域文化产业品牌,产业规模和特色初显……

我市还开创了以动漫引领创新和带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探索之路。连续举办了十一届的石家庄国际动博会已经成为省会的文化品牌,全市经文化部认定的动漫企业11家(全省13家),其中玛雅影视公司坚持主攻VR等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先后为《花千骨》、《大鱼海棠》、《煎饼侠》、《加勒比海盗4》等30多部国内外知名的大电影和热播剧提供了特效制作,公司订单一路高歌;铸梦动画公司原创武侠动画片《墓王之王·麒麟决》(独立IP自主知识产权)2016年8月成功进行了全网热播,目前全网点击量已高达1.2亿人次,获全网最热门话题IP前三名;深度动画公司坚持3D技术应用创新,成功获得了小米的战略合作,公司旋即跨入高速发展通道……

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223亿元,占GDP比重达4.4%,占全省的比重始终保持在22%以上。2016年新增文化市场主体10474家,实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5家,达到242家,增幅和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在石家庄这片热土上,我们的先辈创造了璀璨的人类文明。新时期新阶段,我们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子孙的新的灿烂文化。(记者 张晓娟)

责任编辑:王春红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