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闻>>石家庄社会民生

【城市相册之地标记忆】邮政大楼 那一季的风情

2017-11-10 09:54:45 来源:燕赵晚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1983年董建冬在邮政大楼前留影。(记者翻拍)

2017年,董建冬再次来到邮政大楼(身后右侧)前,周边已是高楼林立,商业一派繁荣。

【数字】

石家庄车站邮政大楼前身为“石家庄邮件枢纽转运站”,位于公里街1号,为石家庄邮政历史较早的综合性建筑,是石家庄邮政现存的较早的集邮件生产、转运、封发、营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也是最能反映邮政发展变迁的“活化石”,是反映邮政行业历史特色的“博物馆”。该建筑于1980年9月竣工交付使用,占地面积3332.4平方米。

作为到石家庄的留念,34年前董建冬选取了邮政大楼当背景,拍下了一张照片。34年之后,董建冬已在石家庄定居生活了多年。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对于董建冬来说已经感觉不到新鲜。“内心适应了城市的高速发展,今天的高楼将来还会被更多时尚建筑取代,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他说。

显眼的大楼 摆摊的个体户

1983年的秋天,董建冬身着一身军装,出现在石家庄火车站的出站口。他第一次见到邮政大楼,心里惊奇原来石家庄还有这么高的建筑。他心里琢磨着,第一次单独来到这里,一定要留点念想。于是便以这栋大楼为背景,拍下了这张照片。他还记得四处不少人在建筑下留影,当时拍一张照片的价格是2元。那是董建冬21岁的记忆。

董建冬老家在赵县,自幼随父母在邯郸长大。小时候经常会跟随父亲坐火车回老家探亲,不过那个时候火车站周边还没有什么看起来像样的建筑。

1978年,高中毕业的董建冬参军入伍。1983年,他在休假期间坐火车来到了石家庄。当时火车站位于中山路北侧的大石桥附近。他在出站之后,第一眼就注意到了眼前的邮政大楼。火车站周边都是老式平房,没有特别高的建筑,邮政大楼看上去特别显眼。这栋约10层高的大楼,让董建冬感觉有了城市的样子。

让董建冬印象深刻的是,那时个体户已经出现。一些本地人在邮政大楼周边摆地摊,卖纽扣、鞋垫之类的生活日用品。

就在那一年,石家庄个体户张世民出席了全国集体和个体经济安置城镇青年就业表彰大会,并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通信的进步 周边的巨变

80年代初期,正是写信和拍电报流行的年代。董建冬记得邮政大楼的大厅里人头攒动业务繁忙。在部队他和爱人也主要是靠信件和电报联系。有一次爱人拍电报让他去接站,结果电报没能及时送达,爱人只能在车站附近旅馆住了一晚。“那个时候邮政与千家万户联系密切,写信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虽然有摇把电话,但并不普及。”

1992年,董建冬复员,来到了石家庄工作。当他再次出现在火车站时,新建成的火车站已经搬迁到中山路南侧,广场周边也出现了4层高的居民楼。尽管邮政大楼还算比较高,但董建冬心中已失去了第一次见到它时的新鲜感。

就在那一年的1月份,邮政大楼附近的南三条和新华集贸市场,双双入选全国十大集贸市场。前者排位第三,后者第七。

董建冬记得,那时候经常去的地方,东面是省博物馆广场和长安公园,西面则是郊区的动物园。那时候,摇把电话已经不算什么,更先进的拨号电话开始出现。他写信的数量,也逐渐少了。

之后,城市高速发展,一批批高楼大厦立起。通信手段,从家庭座机向手机演变,如今董建冬经常与朋友们微信联系。地域限制联系?这早就不是什么问题。

内心适应了城市的高速发展

2017年,董建冬“故地重游”。周边的环境已发生天翻地覆般的改变。生活广场、购物广场、酒店、写字楼,北侧民族路成了商业步行街。当年附近的平房早已不见踪影,曾经繁华的火车站也已搬迁。

站在中山路南侧,董建冬看看东侧的邮政大楼和西侧崭新的高楼,心中不禁感慨:“内心适应了城市的高速发展,今天的高楼将来还会被更多时尚建筑所取代,这再正常不过。”(记者翟开矿 记者丛俊儒/文 记者张海强/图)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