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闻>>石家庄新闻中心

石家庄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018-01-18 09:36:03 来源:石家庄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让阳光照亮未来

——石家庄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综述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事关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家庭幸福的战略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2017年11月,石家庄市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作为参评文明城市的前置条件和同步测评的重要内容,石家庄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成绩优异,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捍卫了“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的荣誉。

石家庄市坚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党政主导,部门负责,文明委协调,全社会广泛参与,持续推进,久久为功——

201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和省会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召开了石家庄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每年研究制定《石家庄市落实<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责任分解》、《石家庄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工作推进方案》。2017年,省会文明委、市创城指挥部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统筹起来,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督导;文明办积极指导联络、整合力量,各级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妇联、团委、公安、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和新闻媒体各尽其责、协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培育践行 春风化雨润无声

大课间的铃声响起,党家庄小学的同学们来到操场,大家排好整齐的队伍,集体来做“牢记核心价值观”手语操。伴着音乐的节奏和口令,同学们舞动手臂,依次做出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词设计的12个动作,在潜移默化中记住要求……

这是新华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石家庄市积极推动“社会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中小学校和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以教学、演讲、小品、歌谣、书写比赛、社团活动等情境教育和主题实践的方式,加深青少年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体验。同时,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公益广告、微信公众号等载体进行核心价值观宣传,7000余块展牌在中小校园展示,每间教室都悬挂张贴,让孩子们看得见、听得到、传得开,在耳濡目染中感悟践行。

“梦,为之追逐;国,为之尽力!”这幅张贴在正定中学教学楼楼道墙壁上的标语,是一名叫吴楠楠的同学参加学校“中国梦”口号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2013年以来,省会文明办会同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利用每年的“七一”、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清明祭英烈”、 “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系列网上网下教育实践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010年至今,石家庄市共选树了578名市级“美德少年”、“最美少年”,先后有裴聪悦、刁子涵、潘幸泉等11人入选全国百名美德少年、“最美中学生”、“最美孝心少年”。省会文明委印发了《关于开展“美德少年”、“最美少年”等身边榜样选树学习宣传活动常态化的通知》,促进活动常态化开展。石家庄市1300多所学校设立了“美德新风榜”,对1.57万名身边榜样进行了宣传展示,广泛开展“美德少年面对面”、“争做最美少年”等活动,发挥了同辈引领作用,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向善立德蔚然成风。

讲文明、知礼仪、尊道德、守规则,是公民最基本的素质,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石家庄市从未成年人抓起,致力于文明礼仪的养成。2016年以来,省会文明委制发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明确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6个重点方面。市妇联、省会文明办组织编印了《石家庄市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基本规范指南》画册,形象地阐释“仪表、餐饮、交通、观赏、游览、仪典”等“六大文明礼仪”18项行为规范。各县(市、区)积极行动,涌现出了“红领巾文明银行”、“文明记事本”、“灯舞”等一批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教育形式和活动项目,86个优秀微电影作品,260篇教学案例、校本课程获奖。

在省会文明办指导下,以“传播文明之火践行礼仪之花”为主题的2017年优秀童谣征集传唱活动深入开展,《小小雏鹰践文明》、《观赛文明歌》等45篇优秀童谣得到推广;石家庄电视台2017年春季《开学第一课》节目,突出“文明伴成长知礼行天下”主题,情境演示、专家讲评、观后互动,家长和孩子反响热烈;石家庄市中小学生文明礼仪风采大赛和形象大使评选活动,覆盖22个县(市、区),有力促进了文明礼仪的传播。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市委宣传部、省会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开展“知声腔国粹爱家乡文华”戏曲进校园活动,2017年组织戏曲进校园市级活动80余场,戏曲电影、文化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覆盖了石家庄市80%的学校。石家庄市还将经典诵读纳入中小学校本课程管理体制中,晨诵、午读、暮吟,让学生们亲近经典,从中汲取道德营养。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学校、社区开展“我们的节日——经典诵写讲”活动,市语委、妇联、新华区等先后组织“诵读古今经典弘扬传统美德”中小学生朗读评选、“传承经典· 家风家训”少儿经典诵读大赛等活动,让中华经典、红色经典浸润孩子们的心田。

文明校园 涵养道德新高地

“做‘四有’好老师,做学生引路人”、“传承中华美德,创建文明校园”……在中山路小学的校园里,主题鲜明的创建展板随处可见。除此之外,全体师生会、家长会、微信群、QQ群等多重途径也在广泛宣传着文明校园创建的内容。

2016年以来,石家庄市将创建文明校园活动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抓手加以推进,努力将学校建成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涵育中华文化的家园、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

省会文明办、市教育局制定了石家庄市创建文明校园《实施意见》和《测评细则》,指导石家庄市各类学校开展创建。两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和大中小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校风、校训、校徽、校史”和“十个一”载体,将日常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与创建活动相结合,强力打造领导班子建设好、思想道德教育好、教师队伍好、校园文化好、活动阵地好、优美环境好的“六好”文明校园。

石家庄市1718所学校成立了创建文明校园领导小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校德育工作,在广大师生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师德标兵、“最美教师”、文明教师6500余名,文明学生1.8万余名;建设学校心理辅导室(点)986个,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培育了雷锋文化、生命文化、红星文化、儒雅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各学校广泛开展文明班级、文明科室、文明宿舍、文明餐桌等创建活动,校园环境整洁有序、文明和谐;设置文明创建专题宣传栏、橱窗、展板7400多个、公益广告4900多块,营造了浓厚的创建育人氛围。

截至目前,石家庄市有26所学校入选河北省文明校园,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等4所学校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首届文明校园。

凝聚合力 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爱孩子的父母需要科学的支持,负责任的父母需要专业的学习……”石家庄市第一实验幼儿园的200余名家长和老师齐聚一堂,共同聆听“心灵课堂”讲师黄琦带来的《陪孩子一起成长》主题讲座,从鲜活的案例和现场互动中学习如何建立亲子关系、创设良好家庭心理环境。

“心灵课堂”是市委宣传部、省会文明办、市教育局主办、石家庄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承办的未成年人成长指导公益行动,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指导家庭教育。2017年以来,中心已走进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举办讲座100余场,受到普遍欢迎。

为了维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2007年,石家庄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地市级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并逐步建成了覆盖学校和社区的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三级体系,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学习沙龙、沙盘游戏、家庭关系重塑等方式,促进孩子们心灵成长。10年来,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共接受10万次咨询,帮助3万多中小学生和家长走出心理危机。“5·10”心理健康日(月)、心理教育特色校创建、城乡协作组、心理教师培训和志愿者督导、社区心理辅导站建设,推动了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教育维护工作中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提升,石家庄市经验被中央文明办推广。

“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读润心、以德育人”是城乡学校少年宫的活动宗旨。“十二五”以来,市、县两级采取专项扶持、冠名挂牌、结对帮扶、学校自筹等方式建设命名城乡学校少年宫220余所,实现了乡镇“全覆盖”。各少年宫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力所能及的技能培训活动、内容鲜活的经典诵读活动、主题鲜明的道德实践活动,每年超过10万名青少年直接受益。

“儿童友好家园”以社区(农村)为依托,向儿童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和社会心理支持等一体化服务,遍布城乡的700多个“儿童友好家园”弥补了儿童回归社区(农村)后的家庭监管“空白”,在保障流动、留守儿童享有平等发展权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利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和各种纪念日等,开展“艺路‘童’行”、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等益德益智的文化服务和活动,丰富未成年人课余生活,陶冶情操。

齐抓共管 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石家庄市积极构筑“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教育网络,推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有效衔接、相互融合。各级各有关部门强服务、抓管理,持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不放松,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市妇联将家庭教育纳入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目前,石家庄市已开办各类家庭教育指导中心29个、家长学校5500多所,开通了“心系妇儿——家庭教育空中课堂”,家庭教育专职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7900余人,成为提升家长科学教子能力的重要依托;文明办、妇联开展创建“最美文明家庭”和“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倡导营造良好家庭环境,以善美家风涵养品行。石家庄市教育系统发挥中小学校德育主渠道作用,广泛建立家长委员会,加强家校联系;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小手拉大手·文明五个一”等实践活动,把学校德育向家庭和社会延伸。各区整合社会资源,依托综合性文体活动中心、青少年服务中心和“四点半课堂”等阵地打造社区教育服务平台,使社区成为广大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愉悦身心的乐园。

新闻媒体和社会媒介大力宣传“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卡通形象“佳佳”、“壮壮”成为孩子们心中的“文明偶像”,引领少年儿童遵德守礼、向善向上。各级关工委积极发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作用,695个“五老”宣讲团、6032名成员,深入学校、社区向青少年宣讲“红色故事”和西柏坡精神、长征精神,为下一代成长奉献光与热。市民政局等九部门联合实施“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完善分类保障机制,确保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弱有所扶。

石家庄市各级执法部门协调联动,加强社会文化环境综合治理。文化、公安、市场监管部门严查各类互联网经营场所,整治和杜绝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等突出问题。扫黄打非办、网信办、综治办牵头,实施“净网”行动,还青少年清朗的网络空间;组织“护苗”行动,清理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出版物和广告;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秩序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铲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石家庄市各级监管部门出动执法人员1.56万人次,检查文化场所1060余家,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筑“绿色防护林”。

现在的未成年人是未来的建设者,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后备军。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让我们不忘初心,携手并肩,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每一个祖国的花朵都美丽绽放,让阳光照亮未来!(记者张静雯 通讯员张兆祥)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