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闻>>石家庄社会民生

参与·见证——我与《石家庄日报》的故事

2018-04-16 16:08:27 来源:石家庄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参与·见证——我与《石家庄日报》的故事

1990年,作者刊发在《石家庄日报》上的消息。(图片由作者提供)

从1990年元旦起,《石家庄日报》迈进了“大报”时代。这天恰巧有我写的一篇消息发在一版,使我有幸成为《石家庄日报》发展里程碑见证者之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学校工作的我就爱好新闻写作。后来,《石家庄日报》面向社会招聘采编人员,我因平时对新闻写作练习较多,便顺利通过了考试。之后报社派人到我的单位联系调人,因一些原因最终我没能去报社工作。

干不成专业的就干业余的。从1984年开始,我就在工作之余为《石家庄日报》写消息、通讯。多位老编辑、老记者都曾是我新闻写作的引路人、指导者。尽管他们有的已经退休、有的已经去世,但每每想起和他们相处的情景,心里总是温暖的。

总编室的编辑曾值夜班等我的稿子;对口的编辑总是“现场办公”、当面编改稿子。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的写作不断进步,稿子不仅常在《石家庄日报》发表,也偶见于省级、国家级报端,并且得过一些奖。

寒暑易节,时光荏苒,《石家庄日报》从小版到大版;从“晚报版”到《燕赵晚报》;从小楼到大厦;从铅字排版到电脑排版、激光制版、彩色胶印……这些变化里除了有几代办报人的兢兢业业、踏实工作,也有包括我在内的许多投稿人的参与和努力。记得报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搞过一次向社会征求办报意见的活动,我对当时报纸上时常出现病句、错别字等问题提了意见。报社把我的意见全文登在了报上,并回信感谢,培养了我爱“挑毛病”的习惯。给报社写稿子、送稿子的日日夜夜曾是我生活、工作的一部分。那是一段有趣、充实的日子,它刻在我的记忆里,永难抹去。

上世纪末,随着工作单位的变动,我很少给报社投新闻稿了。但由于爱好历史、文化的原因,我的稿件又开始出现在历史、文化类专栏上,接续着我与《石家庄日报》的情缘。尽管时下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快速发展,但我依然关注着《石家庄日报》。每天看《石家庄日报》仍是我不可少的一件事。我还抽出专门时间到图书馆去,把缺失的、登我稿子的报纸都拍下来,制成纸页、装订成册。

手捧1990年1月1日的《石家庄日报》,纸虽泛黄但字迹依然清晰,看着有自己名字的稿件,心里激动着、温馨着……(杨塑)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