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闻>>石家庄区县新闻

辛集:耿虔寺村与大德寺

2018-04-19 11:46:19 来源:石家庄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从辛集市(原束鹿县)市区南行约18公里,在安新线(233省道)西侧有一个叫耿虔寺的村子。在辛集市,有两个名叫“寺”的村子,一个是大理寺村,一个就是耿虔寺村。大理寺村的村名很好理解,就是古代村里有人当过大理寺卿官,那么耿虔寺村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村子里是不是有一个寺庙,住持叫耿虔?村名是否由寺名而来?带着种种疑问,我们查找资料,到耿虔寺村走访,终于弄清了耿虔寺村原来的寺庙和村名来历。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们在耿虔寺村上高小时,村西北角一个大土岗子上就有一个坐姿的大石佛,石佛周围还有残留庙基的砖石,我们不知道这是什么佛,原来这里有过什么寺庙,又损毁于何年代。后来,大佛被拉下土岗埋入坑底,改革开放后才重见天日。

关于“寺”的名称,东汉明帝时,天竺国僧摄摩腾、竺法兰,用白马驮经东来,至于洛阳鸿胪寺。以后在雍关以西筑藏经之舍,命名为“白马寺”。由此寺便成为僧人藏经、居住、讲佛的场所。北魏太武帝元年(公元424年),以“伽蓝”为僧寺名,隋炀帝大业中改称道场,唐朝又改称“寺”,一直至今。所以根据寺叫过的名称,基本可以断定其建筑和存在的年代。

据史料记载,耿虔寺村大概在东汉后期公元200年成村,因当时主要有姚姓、刘姓两家,于是唤作姚刘村。以后又迁来其他姓氏人家,逐渐发展成大村落,但姚、刘仍是大户。上世纪60年代前,我们还看到村东一大片高高的坟地,坟头密密层层,足以说明其年代的久远,这就是姚家坟。耿虔寺村西北的这座佛寺始建于唐代中期(公元820年),名为大德寺。到明万历年间,渐成规模,前院天王殿携钟鼓二楼,中院大雄宝殿,后院藏经阁伴舍利塔,西邻甘露庵,东傍东岳庙,琼楼玉宇,富丽堂皇,松柏参天,晨钟暮鼓,香客不绝,明万历时曾受赐玉书金匾。据《束鹿县志》记载,1466年七月间的一天突降大雨,滹沱河泛滥,从晋州寨子村决口,一路向东南淹没姚刘村。因大德寺建于高阜之上,村民纷纷逃到寺内避难。方丈景虔慈心济世,竭力救助灾民,供此村和附近村村民在寺内吃住。十天以后洪水退去,灾民相继还家,对景虔方丈感恩不尽,景虔备受敬仰,以后村民即把寺名改为景虔寺,因为古代景、耿不分(明永乐大将耿清,诈称姓“景”;辛集市田家庄乡景家庄现在叫耿家庄),逐渐演变成耿虔寺,现在这一带的老人还有不少称其景虔寺的。后来,大德寺于明天启年间(1625年)毁于大火,辉煌佛寺化为灰烬,伽蓝残败,钟声绝响,仅药师佛尚存,就是我们后来看到的这尊坐像大石佛。

改革开放后,药师石佛重见天日,百姓集资重建大德寺,使其又恢复了昔日之盛况。(耿学彬)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