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闻>>石家庄区县新闻

井陉“家电医生”“巡诊”大山26年风雨无阻

2018-05-02 11:50:12 来源:燕赵晚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家电医生”“巡诊”大山26年风雨无阻

井陉的李德生上门维修行程数万公里 惠及数万村民

准备进山维修。

上门维修完电器后,村民和李德生挥手告别。

李德生正在义务教徒弟。

2018年47岁的李德生是井陉县辛庄乡张庄村人。读中学时,他就跟师傅学了修理家用电器的手艺。26年来,他风雨兼程,一直坚持骑着摩托车在小作镇和辛庄乡等深山区“巡诊”,行程数万公里,惠及数万村民。他饱含热情而又专业的维修服务,为众多村民提供了便利,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大山里的“家电医生”。4月29日上午,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大山深处,拜访了这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劳动者。

【现场】

“全科家电医生”义务教出4个徒弟

4月29日上午,在小作镇的大街西头,一块“家电维修”的牌子沐浴在阳光下,李德生30平方米的维修部坐落于此。他站在门前手拿湿毛巾,一边细心地擦拭牌子,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我是在2014年10月建成这间维修部的。”

记者走进这间工作室看到,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诸如老式电视机、液晶电视机、空调、冰箱、冰柜、电饭锅、电脑等,“全科家电医生”的威名果然名不虚传。

在26年的维修生涯里,他义务教出了4个徒弟,都是附近村子里的。他们酷爱家电维修,自愿跟着李德生学习。此时,从外面进来一位叫王志刚的小伙子——他的徒弟之一,已经独立门户在新王舍村开维修店了,今天是来请教疑难问题的。王志刚告诉记者:“李德生师傅热心又有耐心,是我的恩师。”

【讲述】

遇上恩师 上学学艺两不误

1987年,李德生在井陉县威州中学读书,因距家太远,就寄住在学校,两个星期才能回一次家。有一天,他借别人的收音机来听,不慎掉在地上磕坏了。焦急的他便在大街上找到了一个家用电器修理部,找师傅把收音机修好。从此,李德生就痴迷上了维修师傅的好手艺,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走进那个修理部和维修师傅“套近乎”。

修理部的师傅叫杨全明,主修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他不仅技术高、人缘好,还有一颗热心肠。杨师傅看透了李德生的心思,就问他:“学这个,既要有耐心,还得能吃苦。”“只要师傅教我,任何困难,我都不怕!”李德生斩钉截铁地说。

从此,李德生拜师杨全明,他利用课余时间给师傅打下手,一边读中学,一边学习家电维修。1990年8月,李德生毕业后,干脆住在杨全明家,跟着师傅全职学起了电器维修。“他干起活来,总是边干边琢磨,全神贯注、一声不吭,悟性好,不会就问。”杨全明介绍。

历尽艰辛 坚持上门维修26载

李德生跟着师傅苦学了两年。1992年,他凑钱到石家庄买回了电烙铁、万用表等工具,回到张庄村独立创业。张庄村坐落在大山深处的一条山沟里,这条山沟全长10多公里,名叫“王峪沟”,沟底还有十几个自然村。李德生每天背着万用表、电烙铁等工具和相关配件奔波在沟里。他辗转各村维修收音机、录音机、黑白电视机等。人都说“万事开头难”,李德生靠同学亲戚的介绍逐步打开局面。当时最大的困难是电器元件供应短缺,他每天把短缺的元件型号记在本子上,积攒几天后,抽出一天来跑到石家庄买元件,返回井陉后,再跑到各户将元件装进去。在技术上有了疑问,他就骑自行车跑十多公里,来到威州镇去问杨全明师傅。“因为那个年代不像现在通电话方便啊。”两年多的时间里,李德生跑遍了“王峪沟”里的十几个村庄。

1994年12月,李德生在小作中学对面租了个10平方米的小店铺,挂上了“家电维修”的牌子。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地村民逐步用上了彩电。他发现,由于山区湿度大和用电紧张,导致彩电故障率较高。小作镇都是山村,而辛庄乡更是深山区,许多村民的彩电是“带病”使用,究其原因是车辆少、道路颠簸,而彩电的显示屏属易碎品,难以送修。

他一咬牙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村民有需要维修的电器就给他捎个信儿,他就骑着摩托车上门修理。他回忆:“我跑辛庄乡的深山区次数最多,许多村民住在鹅卵石铺成的陡坡上,我的摩托车上不去,我只好把车停在路边,背包徒步爬坡上门修理。”

井陉有个凉沟桥村,是邻近山西的一个村,当时的道路可不好走。有一天下午,李德生给村民修彩电,出村就是陡坡外加急转弯的路,他不慎陷在路边的河滩里,好不容易扶起摩托车,车后轮却被石片划破了车胎。他只好推车步行,眼瞅着天色越来越暗,心里面愈发着急。他硬是一口气推了10多公里推到了枣林口。枣林口是个三岔路口,附近有个修车铺,但是天色太晚,维修师傅早已回家睡觉了。”李德生就把摩托车寄存在一位朋友家,让朋友把他送回了小作镇。26年间,他坚持上门维修,行程数万公里。

免费检查 凭良心干活惠及数万村民

上门维修给村民们带来了便利,李德生却为此付出了无数的艰辛和汗水。维修最困难的便属冀晋交界上的村庄,由于远离城镇地处偏僻,路途太远、道路难行,跑一趟就要把绝大多数的时间耗费在路上。对于太远的村庄,李德生就采取了“暂住”的方法。他在一个村里住上几天,把村里的彩电义务检查一遍,能修的当天修好,不能修好的就查明原因,把短缺的零件型号记在本子上,最后汇总起来,来到石家庄购买,再返回到各户分别修好彩电。

为了尽快修好电器,他“暂住”各村时每天工作近16个小时。“挺累挺辛苦,但是心里挺美的,尤其是村民的电器被修好后。”许多村民为他热情、周到、专业而又平价的维修服务竖起大拇指。李德生告诉记者:“我用诚心获得了村民的信任和肯定,再累也值得。”

有朋友曾问他:“那么远跑一趟,干嘛不加点路费或者提高一下维修费用啊?”他总是淡淡一笑说:“老乡们不容易,我凭良心干活。”因此,免费检查故障,二三十元的换元件费用就是他的良心价。”

26年间,他上门维修的这份执着让数万村民受益,解决了留守妇孺维修大件电器难的困境。

【未来】

上门维修会坚持到老

李德生“与时俱进”,他常年订阅《家电维修》,如饥似渴地进行充电。他的爱人许巧荣说,当别人看电视打麻将时,他就闷头在电脑前上网查资料。

李德生介绍,这几年在国家的好政策下,山区的变化非常大。“液晶电视机普及了,有的几百元就能买到家里,用液晶的省电,清晰度高、运送方便、维修时更便捷。我骑摩托车上门维修的习惯一定会长期坚持下去,直到我老了,走不动了。因为在农村,老式的电视机还有不少。一些老弱病残及留守妇孺等特殊客户需要我。”李德生说。(文/图 记者刘琛敏 通讯员侯福顺、王会良)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