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闻>>石家庄科教文卫

近期突发性耳聋患者增多专家支招科学预防

2018-05-11 18:39:04 来源:承德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三十多岁的林女士一早赶往医院,见了医生说早上左边耳朵突然嗡嗡响,听不清东西了,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检查医生告诉林女士患的是突发性耳聋,需要抓紧治疗。原来张女士因为最近工作加班、压力大、晚上休息不好,结果导致左耳患了突发性耳聋。据承德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管华介绍,仅2018年2 月份以来,承德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接诊突发性耳聋患者40 余例。春季是该病的高发期,然而很多人对于这种可永久性失聪的疾病知之甚少。

工作压力大老板患上突发性耳聋

44 岁的胡先生,坐在医院的病床上,一手挂着点滴,一手还忙着处理业务。2个月前,他发现自己有点耳鸣,只要一安静下来,耳朵里就嗡嗡作响,一会像有蚊子飞过,一会又觉得有一列火车在头顶盘旋。到了晚上,耳鸣就更厉害了,有时候,一整晚都睡不着。

胡先生以为是工作太累了,没放在心上,照样打飞的去各地出差。上周,胡先生突然听力失常,公司员工跟他说话,他听得很费劲。

医生提醒“这个病人来的时候听力很差,听力检测发现听力指标上升到50-60分贝,已接近重度耳聋了。因为他耽误了2个月才来,听力恢复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恢复效果不足5%。”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说起突发性耳聋,我们要先了解一下我们耳朵的结构,我们大多数人对它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耳廓到鼓膜这一部分,实际上耳朵的结构很复杂,它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是含气空腔,里面包括三个听小骨构成的听骨链,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半规管,与我们听觉有关的是耳蜗,与我们的平衡功能有关的是前庭和半规管。突聋实际上是发生在内耳的疾病。

突发性耳聋是指72 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性别、左右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亦增加,患病时年龄在40 或40岁以上者占3/4。

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单侧发病较常见,约占总体病例95%,双侧突发性聋较少见,国外报道双侧突发性耳聋占突聋总体的5%,国内报道为2.5%-8.3%。

到目前为止,90%突发性耳聋的病因还没有完全阐明,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都能引起突聋。目前比较公认的引起突聋的学说有病毒感染、内耳供血障碍、迷路窗膜破裂、自身免疫性因素、传染性疾病、肿瘤等,发病机制有血管痉挛、血栓形成、膜迷路积水、毛细胞损伤等。一般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等成为主要诱因。

在上述诱因或没有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以下症状,比如听力下降、耳鸣、耳闷胀感、眩晕或头晕、听觉过敏、耳周感觉异常等,就有可能是得突聋了。

治疗突发性耳聋要趁早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就需要赶紧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为突聋后要积极治疗,因为突发性耳聋治疗是有时间性的, 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一般在7-10 天以内开始治疗者,效果较好。发病2 周后治疗效果就大打折扣,病程超过一个月后治疗效果更差,甚至无法恢复。

突发性耳聋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有效率在70%左右。

突发性耳聋是有可能复发的,复发率各报道差异较大,在0.8%-40.0%之间。复发率最常见于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比例可高达31%-40%,其他类型的突发性聋的复发多为散在报道。目前复发的原因尚不明晰,认为与系统性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反复出现的病毒感染、免疫或遗传因素有关,但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预防突发性耳聋从生活细节做起

目前突发性耳聋病因尚不明确,并没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我们可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几点作为一般性的预防。

管教授提醒,预防突发性耳聋应做到七点:一是加强锻炼,强健体质,预防病毒感染;二是保持良好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应工作适度,切勿长期熬夜工作;三是保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果,减少烟、酒等带来的刺激;四是戒除挖耳、掏耳的坏习惯,注意防止水渍入耳、预防和感染;五是定期体检,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全身慢性疾病,如患有听神经瘤、梅毒等病应及时治疗;六是慎用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耳毒性药物以防中毒,慎用抗生素;七是正确使用手机和耳机,减少噪音污染。(记者晓峰 通讯员刘岩)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