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闻>>石家庄社会民生

5月20日“全国助残日”:让爱洒满无声世界

2018-05-17 17:00:37 来源:石家庄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5月20日“全国助残日”特别报道

让爱洒满无声世界

在刘洁爱的温暖下,听障残疾的孩子们恢复了笑容,拥有了同样阳光的童年。

刘洁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针对不同的孩子,刘洁都会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前进方向。而“奉献一份爱心,让世界充满爱,帮听障孩子们找回本应属于自己的欢乐,还他们一个多彩人生。”就是50岁的刘洁给自己制定的人生目标,也是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26年前,她毅然放弃人们羡慕的音乐教师这一稳定的职业,创办了赵县聋儿语训康复中心。26年间,在她的帮助下,已经有1000余名孩子走出无声世界,500余名孩子成功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其中有15名孩子考入大学,600余名孩子参加了工作。“使一个孩子康复,就为社会多减轻一些负担,就多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刘洁说。

无悔的选择

刘洁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她从小就喜爱音乐,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12岁那年,她被赵县一家艺术学校录取,专门学习音乐。16岁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一所乡中任音乐教师。“当时,这份工作在家人眼里,已经相当不错了,父母满足,同龄人也很羡慕。”刘洁说,后来自己又通过自学,考入了河北教育学院音乐系并取得了大专学历。

两次难忘的经历改变了刘洁的人生轨迹。一次是1991年初秋的一天,她正在商场买衣服,看到一对夫妻带着一个6岁左右的小女孩,女孩穿着漂亮的衣服,红扑扑的小脸蛋像小天使一样可爱。“多好看的孩子啊!”她不由地称赞。旁边的售货员听到后悄声说:“这孩子有听力障碍,不会讲话,家人带她四处求医却一无所获。”听了售货员的话,刘洁心里十分难过:“好好的孩子,怎么不能讲话呢?”另一次是她随朋友去走亲戚,当时有对母女俩引起她的注意:母亲有听力障碍不会说话,女儿已经结婚并且有了孩子,母亲抱着小外孙和旁人比划着又说又笑,外婆对外孙特别喜欢而又自豪的神情感染了周围所有的人,可女儿嫌不会讲话的母亲在外人面前给她丢了脸面,把孩子夺了过去,并把母亲推向一边,母亲委屈的泪水无声地流了下来……

那天晚上,刘洁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起买衣服时见到的小姑娘,想起被女儿当众冷落的母亲,想起社会上所有因为听力障碍不会讲话的人……这在刘洁心中激起了层层波浪,而且这种波浪冲击着她的心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那些有残余听力的孩子回归社会,去寻找那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欢乐。”于是,她做出了一个决定,要成立一所听障儿童语言训练机构,帮助他们康复,使他们走出无声世界。

刘洁不顾家人、朋友的劝说,毅然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在赵县残联的帮助下,她创办了赵县聋儿语训康复中心(文中简称“中心”),招收了七名听力障碍儿童。有人问她:“刘洁,你这是何苦啊?让聋哑人说话比铁树开花还难,你犯哪门子傻呢?”她听了只是笑笑。

由于缺少经验,中心成立初期遇到很多难题,一度让刘洁萌生了退意。可是一想到听障孩子们渴望说话的眼神,她又一次次坚持了下来。经过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她从呼吸、发音、咬字入手,针对每个听障孩子的年龄、听损程度以及接受能力,制定了不同的训练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学工作终于步入了正轨。

特别的关爱

刘洁说,农村的听障儿童,由于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导致助听设备不能满足他们在康复训练中的要求;其次家长在康复训练中参与甚微,再加上专业知识的匮乏也使得家长在训练中束手无策。为了缩短与孩子们的距离,她把所有的学生都集中到语训中心,实行24小时全托,吃、喝、拉、撒她都管。这样,家长就能放心地做自己的事情,自己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

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刘洁给予了特别的关爱。新生入学第一天,又哭又闹,略大点儿的孩子刘洁抱都抱不住,有的孩子又咬又抓,她的胳膊被咬破了、脸被抓红了,她依旧耐心地安慰着孩子们。“他们就是我的孩子,我就是他们的妈妈,妈妈对自己的孩子应该最有耐心了。”刘洁笑着说。

刘洁有很多个记录本,记录着她的工作、她的教学总结以及和孩子们的点点滴滴。在她的第四个记录本里,记录着所有孩子的生日、性格以及爱吃的食物。不论哪个孩子,只要到了生日那一天,刘洁都会到为孩子订做一个生日蛋糕,在中心为孩子过生日。

小逯蓓(化名)性格孤僻、内向,在父母身边生活了十年没出过家门。刚来中心时,她谁都不理,整天低着头,刘洁做了很多工作都没有成效。一次,小逯蓓便秘,躲在厕所不出来,刘洁知道后把孩子抱在自己腿上,一点一点帮孩子把大便抠了出来。这件事后,小逯蓓变了,喜欢和刘洁亲近,也喜欢和别的孩子们玩耍,渐渐地活泼、开朗起来。小逯蓓的变化让妈妈开心不已,她特意到学校感谢刘洁:“孩子懂事多了,多亏了刘老师,不然会毁了孩子一生的!”

小涛(化名)的父母因为世俗偏见,觉得有听障孩子不光彩,也不想让别人知道,所以孩子被“封闭”了9年。刘洁多次到小涛家家访,终于做通了孩子父母的工作。知道小涛父母为了生计十分忙碌,刘洁和丈夫担起了接送小涛的任务,放假时把小涛送回家,开学前一天再接回来,有时遇到刮风下雨,就把小涛留在家里住。就这样,夫妻二人一直接送小涛,直到他恢复了语言功能,进入了普通学校为止。

张月(化名)的母亲是聋哑人,父亲有精神疾病,经常打骂她的母亲,张月出生不久父母就离了婚,她被年迈的姥姥带回了家。张月的姥爷身体不好,全家的重担都压在了姥姥一个人身上。2002年,6岁的张月被姥姥、姥爷、小姨送到了中心。因为家庭困难,张月的家人从来没有接过孩子回家,也很少来看孩子。了解情况后,刘洁决定照顾张月,把她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5年过去了,张月在刘洁身边健康快乐地成长。5年之中,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刘洁先后为张月配了两台助听器。在中心语训老师的训练中,张月走出了无声世界,开口讲话了,活泼、开朗、爱学的她还成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未来充满了希望。

幸福的未来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刘洁经常阅读一些专业的论文和有关医学、语言学等和语训有关的书刊和杂志,并自费到中国聋儿语言康复研究中心接受专家们更系统、更专业的培训。

随着教学成效的显现,中心的学生由2名发展到15名、25名、30名、50名……中心生源也从赵县扩大到河南、山西、山东、四川、内蒙古、新疆等地。很多听障孩子在刘洁的耐心训练下,都开口讲话了。“只有做了母亲,才能体会到当孩子喊出第一声‘妈妈’时的那种心情。更何况是听障儿童的母亲,听到这一声‘妈妈’的时候,该是多么开心呀。”刘洁说。

26年来,刘洁对每一个孩子都视若己出;26年来,她几乎把自己全部的爱都给了这些特殊的孩子;26年来,“刘妈妈”成了每位学生心中念念不忘的那个人;26年来,在她的帮助下,已经有1000余名孩子走出无声世界,500余名孩子成功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其中有15名孩子考入大学,600余名孩子参加了工作。“使一个孩子康复,就为社会多减轻一些负担,就多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刘洁说。

2002年,刘洁被河北省困境儿童救助保护联谊会任命为理事;多次被赵县妇联授予“巾帼建功立业标兵”和“三八红旗手”称号,被石家庄市妇联授予“巾帼建功立业标兵”和“三八红旗手”称号;2012年被授予“赵县十大杰出母亲”称号。

特殊教育是刘洁的工作,也是她毕生追求的事业。在这个无声的世界里,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听障孩子的成长付出着。看着孩子们一句一句地学说话,一步一步地掌握沟通技能,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让她感到自己的人生变得充盈而快乐。

“希望从这里延伸。”这是刘洁每次接待家长时说的话,也是她自己的心声。(记者李莉雅 通讯员朱涛文/图)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