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闻>>石家庄新闻中心

行唐县: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

2018-07-10 16:37:55 来源:石家庄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

——行唐县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党建扶贫新模式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行唐县,2018年,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全县整体摘帽。

这是行唐县委、县政府向市委立下的“军令状”,既是压力,更是挑战。

一个村特别是贫困村,如果没有一个有战斗力的党支部,没有村集体收入,要率领大家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从根上解决脱贫问题,行唐的解法是“党支部+村集体经济”,老百姓信任党组织,股份经济合作社是村里发展的“常青藤”,由村委会牵头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无论是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大家都是藤上的瓜,瓜儿连着藤,藤儿牵着瓜,通过发展产业项目,持续实现村集体创收、贫困户增收。

壮大村集体经济

村民入股享红利

5月是草莓采摘上市的旺季,作为深度贫困村的行唐县口头镇北岗底村的张同坡,把从地里摘下来的草莓直接拉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草莓加工厂,以2.5元/斤的价格交给了厂里,比以前自己背着筐到集市上去卖,不仅保底省事,收入还增加了五六千元。村党支部书记柳成荫介绍,去年县财政扶持100万元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经镇、村两委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建设全县第一家鲜果加工厂,彻底解决草莓难存放、收益低的问题,让贫困户真正尝到种草莓的甜头。

上方乡东井底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是行唐县壮大村集体经济成立的第一家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当地企业、行唐大山兄弟土特产品有限公司合作,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东井底村377户贫困户每户8000元(总计301.6万元),再加上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100万元,共计401.6万元入股行唐东井大山兄弟股份有限公司,双方签订入股协议,贫困户每年年底按10%分红,还可优先到合作社打工赚取工资。贫困户种植黑花生、黑小麦等,合作社以低于市场价格提供种子,并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最终以市场价格负责回购。2017年,按照合作协议,大山兄弟公司给东井底股份合作社分红10万元,东井底村打破了村集体收入为零的历史。

九口子乡高家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村集体+养殖大户+贫困户”的模式,村集体99万元,养殖大户24.6万元,48户贫困户38.4万元,发展肉羊育肥项目,享受保底收益和分红。

“土地出租挣租金、入社打工挣薪金、入股参股挣红金!”如今,这在行唐农村正在成为新潮流。起先很多贫困群众对合作社持观望态度,毕竟集体经济他们以前也见过,这样的搞法能行吗?但群众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今天的集体与过去的集体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眼见为实,他们信了。

支部都是“领头羊”

助力脱贫攻坚

61岁的刘金国,既是东安太庄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刘金国说,除了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贯彻好,拓宽农村经济增收致富渠道,让村里的乡亲们有活干、更有钱赚是村支部书记义不容辞的责任。

“不能光说,最关键的是让大伙儿尝到甜头!”他所说的“甜头”,就是村里条件好了,群众手里有钱了。从2009年,带领村民开始发展苹果产业,组织成立了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家户户都入了社。如今,全村已种植苹果2800亩,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东安太庄村脱贫摘帽,刘金国荣获“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高家裕村党支部书记张同喜,是村里出了名的“能人”,建酒厂、红枣加工烤房,一年收入七八十万元。2015年9月份,下决心回村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在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肉羊养殖,让乡亲们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

口头镇的黄龙岗村新当选的党支部书记张晨静是一位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流转了村里的200亩沙土地,发展大棚蔬菜,去年大棚收益150多万元,村集体分红10万元,75户贫困户每户分红800元。常年在他的园区打工的工人有四五十人,其中还有身患残疾的人。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海双介绍说,近年来,县委按照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标准,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采取从优秀村干部中“挑”、从致富带头人和企业优秀经营管理人才中“育”、从复员退伍军人中“选”、从机关干部中“派”、从大中专毕业生中“考”等形式,拓宽来源渠道,不拘一格选用村“两委”人才,着力建设“强班子”“硬班子”,目的就是抓好农村带头人。

如今,全县52个行政村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都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兼任。张海双说,党支部的发展热情,决定了村里的产业面貌,成为脱贫攻坚的核心力量。

激活生产要素

释放扶贫动力

“你瞧,这小绵羊长得多欢实,3个月就可以出栏了,到时候村里入股的贫困户人人有份,就等着领钱了!”九口子乡高家裕村党支部书记张同喜介绍,为让村庄的“半劳力”贫困群众脱贫,村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县财政拨付62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发展肉羊育肥项目,由懂技术的养殖大户经营管理,村集体收入达4.2万元,贫困户每户分红2600元。

“发展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目的,就是要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在推进过程中,严格要求企业与农户签订分红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入股的贫困户在入股会计年度按期保底分红。”该县财政局农改办主任李光华介绍说,为全面保障财政扶贫资金安全运行,维护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行唐县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确保监管无盲区,股金有保障、效益最大化。

“壮大村集体经济这项工作,县委组织部、农工委、财政局三家都在抓,具体做。”张海双介绍,农工委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确产权主体,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部从村两委班子建设,重点解决有人干事的问题;财政局负责对入股企业和项目的审核和选择,加强对财政扶贫资金的监督、审核、拨付,确保扶贫资金安全。同时,该县扶贫和财政部门委托第三方每年对享受扶贫资金的企业进行跟踪审计,对企业经营及贫困户分红情况进行监督,确保贫困户稳定分红。

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村集体有钱了,村干部才能干事,老百姓跟着受益,行唐县将壮大村集体经济、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破解贫困户永久性脱贫的抓手,全力推进实施。截至目前,全县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村达52个,全部成立了由党支部牵头的股份经济合作社。这些试点带动了草莓、食用菌、中药材、温室大棚等特色种植业,肉驴、肉羊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

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改善了农村生产经营机制,使松散的农民与大市场之间有了密切而安全的联结, 激活了“资源要素”,重塑了“经营体系”,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增收的渠道多起来。股份经济合作社这根“常青藤”,吸引越来越多在外见过世面的有志农民回到家乡,加入到新农村的发展之中,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领路人。(记者岳金宏 通讯员申卫霞)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