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闻>>石家庄社会民生

看市六院驻村扶贫工作组如何成为省市优秀

2018-07-25 11:06:50 来源:石家庄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一腔热血只为深山老乡脱贫致富

——看市六院驻村扶贫工作组如何成为省市优秀

市妇幼院院长高海生(右三)到现场调研推动工作。

村里面貌焕然一新。

旧土路。

旧饮用水窖。

视察新蓄水池。

高辉开动挖掘机。

高辉慰问老党员。

志愿行动。

高海生院长视察蓄水池。

新硬化村路。

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在革命老区平山县杨家桥乡羊圈垴村,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忙碌又疲惫的身影,这就是石家庄市第六医院副院长、驻平山县杨家桥乡羊圈垴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组组长高辉,他与工作组成员一起,倾注一腔热血,只为深山老乡脱贫致富。

白天,工作组的同志们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帮助解决村民们的困难和需求,田间地头和村民们一起劳作,指导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帮助他们实施脱贫规划;晚上,工作组的同志们熬夜奋战,整理贫困人口信息,撰写扶贫心得体会,思考和讨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措施。

强烈的政治担当,明确的政治方向,清晰的扶贫思路,有力的系列举措,工作组的扶贫步伐迈得扎实稳健,取得的扶贫成果丰硕喜人。

付出总有收获。继工作组被市委组织部评定为“优”之后,近日,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授予工作组负责人高辉为“2017年度全省扶贫脱贫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1

一张美好蓝图筑就“民心工程”

“工作组是在实打实帮俺们,你看,电线架起来了,路灯亮起来了,水渠也通水了,看着暖人心啊!”在羊圈垴村的街头巷尾,乡亲们议论的全是帮扶工作组的业绩。

这本来是一个“穷得掉渣”的村子。

位于晋冀交界大山深处,常住人口只有50余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教育、水利等各项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村中无任何营利性项目和企业,老百姓靠天吃饭,各种贫困因素叠加,脱贫任务十分艰巨,致富之路任重道远。

“刚来时,村里的贫困现状把我们深深震惊了,垃圾遍地,房屋年久失修,到处是坍塌的土墙,村里没一条像样的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到了晚上,村里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谁也不敢出门走走,因为没有一盏路灯。”高辉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走进这个村子的感受。

“先摸清村情,再拿规划。”工作组负责人高辉有着清晰的扶贫思路,于是,他带领工作组在羊圈垴村进行深入细致地实地考察,一户户地走访,了解村情民意,一次又一次地和乡党委、政府以及村两委班子面对面座谈,综合中央省市的扶贫政策,结合羊圈垴村实际,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功夫不负有心人。上百年来荒芜贫困的小山村终于焕发生机——新建的70m3饮用储水池投入使用,老乡们可以24小时喝上安全供应的饮用水,人们四处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再看村道上,46盏太阳能照明路灯一字排开,既省电,又节能,到了晚上再也不是漆黑一片,老乡们吃完饭出来聊天遛弯儿的人多了,即便太阳落了山,出门娱乐的人也多了。

经过四处筹资,工作组还协调有关部门投资重修硬化了通村公路,彻底告别了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极大方便了老乡们的出行。

道路设施硬化、村内巷道美化、门面重新改建、文化场所打造……高辉的脑子里装的全是村里的事,一桩桩一件件,都和大伙儿的切身利益有关。

“我们就是要着力打造让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让大伙儿从中受益。”高辉说。

说起工作组到来后村里的变化,连羊圈垴村98岁的耄耋老人邢雨朝都直夸好,他道出了村民共同的心声:“这么好的生活过去哪敢想啊!瞧瞧,现在村里多敞亮,路好走了,灯亮了,还有健身的地儿,大家伙儿可开心了,感谢工作组给俺们带来了这样的好日子!”

2

一场“思想突围”破解贫困难题

“刚到村里的时候,积贫积弱的现状只是可见的一面,后来接触得多了,了解得深了,才发现其实穷根在一些村民对待扶贫的思想和态度上。”驻村第一书记高辉说出了当时的所见所闻。

一些村民对生活现状比较知足,认为不缺吃少穿就可以了,还总是不理解地嘲笑工作组:“你们整天忙活些啥呀?咸吃萝卜淡操心!”还有的村民,享受着扶贫待遇却感觉心安理得、理直气壮,认为党和政府应该多给点钱、多给大伙儿办点实事,存在“等靠要、盼支援”的心理。

扶贫必先扶志。工作组决定先从思想上影响和改变乡亲们的看法。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工作组人员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讲,一个事例一个事例地聊,通过一个个扶贫典型,慢慢地打动村民,形成示范,树立榜样。

他们还以举办培训班的形式,让贫困户一步一步树立自强自立、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决心;通过挨户走访、宣传动员,村民逐步完成了由“帮我扶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3

一个特色产业拔掉深山穷根

一个深山区的小山村,如何才能富起来,强起来?

这是一直萦绕在高辉脑子里的一个大问题。因为毕竟光靠修路架桥并不能真正致富。

事实上,产业薄弱,是各个贫困地区发展共同的“软肋”。“产业扶贫关系到整个扶贫攻坚的大局。要摸透村情、乡情,了解和把握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市场容量、上下游产业等方方面面因素,紧扣当地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村子发展的产业,才能有望脱贫。”工作组深刻认识到了产业的重要性。

首先是抓养殖。经过反复实地调查,发现村里有养殖的传统和基础,包括动物养殖、植物种植,都可以起到以一带十的作用。

于是,工作组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结合全村家庭养殖传统,经多次磋商决定整村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以产业化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协助村委会成立了捷丰专业农业合作社,原始入股40户100人,入股合计12万元,目前已经养殖生猪100头,柴鸡200多只,截至2017年底,已实现贫困户全覆盖。

之后,工作组又协调乡里和村里共同投资4.7万元,帮助老乡们种植中药材——连翘25亩,基本形成了以特种养殖、种植为主的支柱特色产业。

精准扶贫要做好,产业扶贫是基础,销售渠道是关键。在发现了城市居民对绿色面粉的巨大需求后,高辉又带领扶贫工作组结合村内实际,同乡领导、村干部及村代表多次到藁城区考察石磨面粉项目,通过开展原生态石磨面粉项目,让羊圈垴村过去“内部消化”的面粉在城市里也能够打开销路,进而实现村民一户一业的产业脱贫。

工作组的同志们还积极拓宽“互联网+扶贫”新渠道,目前已与58同城、河北农民频道电商等确定了合作意向。

在羊圈垴村,在六院扶贫工作组的帮扶下,当地“农户、企业、市场”每个细胞都得以激活,群众的参与程度、参与热情分外高涨,由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为减小养殖风险,工作组又多次邀请技术人员为贫困养殖户举办养殖讲座、开展技术指导,不仅切合实际,且可操作性强。同时,技术人员还对各养殖场进行统一消毒,现场发放消毒药、养殖技术资料,这些“接地气”的技术支援提高了贫困户增收致富的能力,更增强了他们致富的信心。

不仅如此,扶贫工作组还多举措实施培训就业扶贫,促进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创业,先后为11户有就业意向的贫困村民解决就业问题,并持续关注务工人员的动态,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等,努力实现稳定就业增收的目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辉说,他们就是要实施培训就业扶贫、扩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争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困一人。

对于不能到课堂的贫困户,他们采取送学上门的方式一对一精准指导,使全村贫困劳动力每人都最少掌握一项技能,逐步建立了贫困户长远就业增收机制,形成了就业促脱贫的良好态势。

4

一条小康之路带来生活奔头

在狠抓产业之余,高辉还发现,村民平日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文化生活非常贫乏。

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工作组多方筹集资金,成功建成了300平方米的农村文化站、图书阅览室,500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还修建了一系列健身、娱乐器材。

这些,在这个小山区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现在俺们也不整天晒太阳聊闲天了,没事看看书看看报,咱也得跟上国家的大形势啊!”村民韩槐枝感觉工作组来了后,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窗,不仅让他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看到了希望和奔头。

随着一个个项目陆续推进落地,一个个贫困户也就此踏上致富奔小康之路。

而这些只是这个工作组众多扶贫工作中的一个缩影,正是因为他们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一颗火热的心,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

“把上级安排作为政治任务必须完成好,对老乡们有感情要用心完成好,这是我们这两年多来扶贫工作的两条经验。”工作组负责人高辉这样总结。

在这个扶贫工作组的带领和影响下,一个昔日贫瘠不堪的落后村破茧而出,正在成为远近闻名的幸福村。

夏日的山村,微风习习。经历过迷茫、挣扎、砥砺和拼搏后的乡亲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扶下,欣喜地迎接着一个接一个的希望。(刘文莉)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