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闻>>文化旅游

“梅花惨案”幸存者及后人讲述“最黑暗的日子”

2018-12-13 16:00:58 来源:石家庄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听“惨案”幸存者及后人讲述“最黑暗的日子”——

铭记,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1周年纪念日,也是第五个法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你可知道,自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到日本战败投降,侵华日军在侵占石家庄的8年里,先后制造了394起惨案(已发现),屠杀平民百姓4万多人。

近日,记者先后走访了“梅花惨案”“正定岸下等十三村惨案”“赵县豆腐庄惨案”“井陉老虎洞惨案”等的发生地,听幸存者的讲述,感受后人对遇难者的缅怀……

“那一天我终生难忘,历历在目”

梅花惨案纪念馆展馆里的遇难者和伤残者姓名墙,每一个名字都是对侵华日军暴行的控诉。

12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藁城区梅花镇的梅花惨案纪念馆。冬日暖阳照耀着纪念馆,仿佛在用温暖尽力抚平这里的伤痛。

1937年10月12日至15日,侵华日军占领梅花镇,在梅花镇的梅花村进行血腥大屠杀。那是侵华日军在石家庄地区制造的几百起惨案中最大的一场,梅花镇人称之为“九九惨案”。四天三夜惨绝人寰的血洗之后,1547位手无寸铁的平民遇害,46户被杀绝,使梅花镇这个闻名华北的商贾重镇,变成了满目凄凉、残垣断壁的废墟,变成了家家戴孝、户户埋人的人间地狱。

81年前的那场浩劫,成为梅花村一道永远无法磨灭的伤痕。虽然岁月尘封了当年的血腥,但血迹和记忆并未抹去,例例铁证仍向后人讲述那段悲惨历史,讲述梅花镇历史上最黑暗的几日:碱水坑、血井、三十六口坟……一处处遗址惨不忍睹;一幅幅充满血泪的图片,一件件沾满血迹的实物,令人触目惊心;一个个幸存者的证言笔录资料,每一个人的血泪讲述,无不刺痛着人们的心……

站在梅花惨案血井遗迹前,樊月香(左)感慨万千,她忘不了曾经“最黑暗的日子”,更忘不了惨死在侵华日军屠刀下的乡亲。

那段历史,也是88岁高龄的樊月香老人的“黑色记忆”。作为梅花惨案唯一健在的幸存者,提起81年前的那场血雨腥风,老人依旧痛不欲生。“那一天我终生难忘,历历在目,一提起这件事我满心都充满了恨,简直就是家破人亡的天塌横祸呀。”

樊月香当时只有7虚岁,但她忘不掉亲见亲闻的每一个细节,更忘不掉她和哥哥、奶奶为父亲樊金贵收尸时的惨状。得知侵华日军开始屠杀无辜村民后,樊月香的父亲走出家门查看情况,刚出家门便被4名日军抓住,日军一边用枪托猛砸樊父的后背,一边驱赶着樊父前行。“后来我们发现父亲的尸体时,他后背全是淤血,肚子上被捅了七刀!”樊月香说。

樊月香的母亲看见樊父被日军抓走,便带着她、抱着她年幼的妹妹,同她的婶子一起逃到了一个黄酒馆。樊月香说:“那个酒馆的门非常厚,上了门栓日军进不来。我们在里面躲了3天,连口水都没得喝。后来妈妈说饿死也是死,被杀也是死,就带着我们沿着梯子翻墙出来了。”樊月香一行人出来后,几经险难,终在日军集合吃饭时,趁机逃到了邻村。年仅7岁的她,看到了尸首分离的乡人,看到了姥姥将屎尿涂了一脸靠装疯卖傻躲过了屠刀,看到了婶婶被拖到房间内被侮辱了3个多小时……当樊月香走到村口坑边时,更看到了满坑的尸体。“当时我感觉眼前一片黑!我觉得坑里的死人全穿着黑衣服,人也是黑的,土也是黑的,整个坑里黑乎乎一片,全是死人。”樊月香说,现在想起来,她仍会冒出一身冷汗。

在纪念馆展馆内有两扇大门,这就是樊月香家当年的街门,门上的缺口是日军用刀砍的。缺口仿佛张着狰狞血口的野兽,撕裂了樊月香一家人,也撕裂了梅花村几乎所有的家庭。

哪里有残暴的侵略,哪里就有绝地的反抗。梅花惨案后,藁城一带的抗日武装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相继组织了县大队、独立大队、石东游击队、农民大队等,四处出击,打击鬼子。1938年,藁城县(今藁城区)被命名为“抗日模范县”。

解放藁城、元氏、石家庄时,樊月香已经长成十几岁的大姑娘。她跟梅花镇的众多妇女一道,帮助后方医院护理解放军伤员。而这些,是樊月香和所有痛失亲人的梅花人最大的慰藉和最自豪的付出。

梅花惨案于樊月香老人,是一种生命的连接,是她与自己生命的连接,也是与那些在梅花惨案中遇难者的连接,更是与在和平年代下生活的人们的连接,她成为了宝贵的“活的历史”。“梅花惨案的幸存者只剩下我母亲一个人还健在了。”樊月香的儿子李印忠说,语气间饱含着唏嘘和感慨。

在2018年,仅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就有20人离世,全国各地无数惨案的幸存者更是有很多人已经离世。越来越多的惨案见证者的离开让人痛心,可证人会离开,证言、证据不会被遗忘,真相更不会被遗忘。

“这段历史永远不能忘记”

侵华日军在梅花镇欠下了中国人民一笔永远也不能忘记的血债。梅花惨案遗址已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的“九九”“清明”“五一”等节日,成群结队的人们来到这里,参观遗址,追祭逝者,了解中华民族屈辱苦难的一页,不忘国耻。 

关于梅花惨案的新证据也不断被发现。近日,民间收藏家孙海涛整理了从日本收集到的一批原始文件,发现了由当年侵华日军记录的有关“梅花惨案”的珍贵资料,这也是国内首次发现“梅花惨案”日军方面铁证。

 

孙海涛收集到的侵华日军档案中,日军联队行军地图。图中的“美化镇”从地域方位的标示来看就是梅花镇。

这些“梅花惨案”日军档案,是日军基层联队——第108联队的原始文件。主要包括:日军联队行军地图、人员死亡名簿等一手原始文件以及该部队所使用的“出征旗”实物。其中,日军108联队在1937年9月至1940年1月的行军地图中,明确标示出了梅花镇以及行军路线,并在梅花镇标注有战斗符号。

在侵华日军战死人员名单中,一名死于梅花镇的日军士兵姓名、军衔、籍贯,死亡时间为1937年10月14日。

这些原始资料虽然纸张陈旧甚至已经破碎,但文字内容依然清晰可见。这些原始资料显示,该日军联队于1937年8月组建,自保定一路南下,记录的第一次伤亡事件发生在梅花镇,死亡人数为4人。“在日军战死人员名单中,记录着一名死于梅花镇的日军士兵姓名、军衔、籍贯,死亡时间为1937年10月14日。”孙海涛说,当时日军正在对梅花镇进行屠杀,这个死亡的日军士兵很可能是在村民的反抗中遭到了重创。藁城梅花惨案纪念馆方面对这一说法表示认可。

在此之前,国内有关“梅花惨案”的日军罪证,仅限于惨案遗址、实物、事后调查以及受害人记述等我方证据。这次日军档案的获取,为“梅花惨案”提供了更有力的日方罪证。

侵华日军在石家庄地区制造的惨案不单单只有梅花惨案一起,自1937年7月7日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到日本战败投降,他们在侵占石家庄的8年里,进行了最野蛮、最残暴的大破坏、大屠杀。日军疯狂推行“三光”政策,大肆建立“无人区”“封锁沟”,频繁进行“扫荡”,灭绝人性地残杀平民,蹂躏残害妇女,大规模地掠夺财产资源……目前已发现,在石家庄这块土地上,日军先后制造了394起惨案,屠杀平民百姓4万多人。他们的罪恶暴行,是近代以来石家庄历史上最悲惨、最血腥的一页。

时间可以消逝,仇恨不曾生长,但记忆不会风化,耻辱更是不容漫长的沉痛所尘封。

12月10日,记者来到赵县豆腐庄村的豆腐庄惨案纪念馆。81年前,梅花惨案发生的当天,侵占梅花镇的日军有500余人窜至赵县豆腐庄村,在该村制造了“豆腐庄惨案”,屠杀豆腐庄村及附近无辜平民302人,致使该村36户被杀绝。

“铭记,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对于豆腐庄村民来说,让后人铭记住81年前的那段历史,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不变的心愿。村民徐忠民就是其中的一个。从2006年开始,徐忠民和几位村民一起,借来录像设备,开始了他们的抢救之旅。他们先后采录了十几位惨案的幸存者,保留下了珍贵的幸存者口述的影像资料。在豆腐庄村,他们先后采访了从枯井里幸运逃生的张花朵、张傻妮、徐增申和幸存者何同黑、徐太祥等十几位80岁以上的老人。除了采访本村幸存者,徐忠民还借走亲戚的机会出村访问“豆腐庄惨案”的幸存者,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我们不会遗忘,历史上日本侵略者的屠杀;我们不会忘记,那刺刀刺向乡亲的心脏;我们不会忘却,日寇的野蛮行径;我们会默默祝福,愿祖国富强,人民安定!”豆腐庄村党支部书记何彦良说。

“我们应该牢记历史,祈祷和平”

悲痛会随时间久远而湮没,但历史的启示不会。一年一度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恰如振聋发聩的警钟,提醒人们:历史记忆需要时常擦拭,人类道义需要不断砥砺,民族精神需要时常检阅。

在梅花惨案纪念馆展馆里,有多份幸存者的证言笔录资料,每个人的血泪讲述都深深刺痛人心。

这是一组历史记录:

1937年10月6日至9日,侵华日军占领正定县后,连续制造了岸下等十三村惨案,残杀无辜百姓1506人,重伤103人,烧毁房屋106间,抢走牲畜80多头。

1938年1月21日至22日,侵华日军在平山县辛庄村杀害无辜百姓108人,重伤33人。

1939年1月23日至24日,侵华日军在获鹿(今鹿泉区)南龙贵村杀害无辜百姓147人,烧毁房屋近400间。

1940年3月22日,在井陉矿区封井惨案中,日本矿长封堵矿井口,致使1200余名矿工蒙难。

1941年9月12日,在平山县驴山周边十村,侵华日军杀害无辜百姓700多人,烧毁房屋千余间。

1942年2月15日和7月5日,侵华日军在新乐杜固村制造了多起惨案,共杀害无辜百姓100多人,烧毁房屋300余间。

1943年3月至1944年8月,侵华日军盘踞灵寿县石坎村据点,据不完全统计,死于此据点的无辜百姓有679人,被烧毁的房屋8000余间。

1938年初至1945年,在石家庄南兵营,侵华日军残酷折磨致死劳工、战俘2万余人。

……

这累累血债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对石家庄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侵华日军罄竹难书罪行的铁证,是受害同胞用生命和鲜血写成的特殊历史教科书,警醒后世的人们要时刻铭记这段历史。

12月11日下午,阳光散落在井陉县辛庄乡菩萨崖村,记者举目远眺,村后北柴沟500多米高的半山腰上的老虎洞清晰可见。岁月流逝,当年发生在老虎洞的惨案已经成为人们的记忆,可它带来的伤痛却留在了当地人的血液之中。

1943年11月20日,侵华日军用刺刀、手榴弹逼迫,把藏身在洞内的150名百姓赶出洞,在逼问不出粮食所在地后,又把百姓逼进山洞,投毒气弹,除1人幸存外全部被毒死,悲惨之状不忍目睹。

“每一次骑行经过老虎洞这里,我们都会停下来,默哀三分钟。我们应该牢记历史,祈祷和平。”老黄牛骑行队队长“老黄牛”(网名)说,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缅怀死难同胞,牢记历史镜鉴。我们不得不在沉痛中坚强挺立,不得不将灾难变成前行的台阶,让民族凝聚力、民族正义感,激情迸发。

在第五个“国家公祭日”,我们翻看悲怆的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将“国家公祭日”写进每个国人的记忆。一次回溯苦难的历史反思,也是一次矢志复兴的精神检阅,回放昨日的屈辱和苦难,也凝聚此刻的责任与使命,更召唤未来的太平与安康。(记者李莉雅/文 张晓峰/图)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