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闻>>区县新闻

藁城农民贾增文:110本日记见证农村变化

2018-12-27 10:18:01 来源:石家庄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110本日记见证农村变化

藁城农民贾增文:还会继续书写幸福生活

采访对象:贾增文

年龄:75岁

感言:改革开放40年,农村的变化最大。从上交公粮,到获得种粮补贴;从锄头镰刀,到联合收割机;从自己花钱看病,到医保报销……农民的生活越过越好。

12月26日,记者来到藁城区增村镇牛家庄村,整个村庄干净整洁,一排排砖瓦房中,不乏二层、三层的小楼。“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条件也越来越优越。”贾增文说,在改革开放前,牛家庄村还是一个落后的小村庄,村民们住的是土坯房,村里的道路都是泥泞的羊肠小路。农民穿的衣裳补丁贴补丁,吃也吃不饱。如今,贾增文的家也从土坯房翻新成了砖瓦房。老人说,孩子们原本想盖成二层小楼,但考虑到晒粮食方便,便打消了盖楼的念头。

老人的日记存放在两个大布包中,110个日记本大小不一,长相各异,有着鲜明的历史烙印:曾经,贾增文自己裁纸装订,有的跟成人的手掌大小差不多,有的比A4纸还要大,有时候则用废旧的账本;后来,换成了横格本、学习本、作文本;再往后,红色、桔色的“工作手册”也被用来写日记;现在,贾增文的日记本都是“Nootbook”。“那时候穷,就捡人家不要的包装纸,回家我自己裁成小的,用针线缝上。”贾增文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崭新的日记本都用不完。“我从1959年开始写日记,后来1963年发洪水,日记本丢失了一部分。”贾增文有些惋惜地说。从1959年到现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本接一本,贾增文不管劳累轻松,晚上睡觉前,记下当天发生的事情,从未间断。

“1959年9月23日,我们队的麦子播种很早,得了模范旗和奖品。”“1981年8月5日,今天上午休息,下午开会,讨论分田到户问题。”“1982年8月26日,听说快要包产到户了。”“1986年12月3日,今天去城里买了一台17■的黑白电视机,星海牌的,晚上,一家人也能看上电视了。”“1997年7月3日,今天上午交公粮315斤。”“2004年5月18日,上午多云,下午晴,今天在大队支地补款,一亩13.5元,2.39亩支了32.3元。”……翻开日记本,里面记录了村里从分田到户、第一次领种粮补贴,再到医保报销、领取养老金等事件,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沧海桑田的农村变革。

贾增文回忆说,改革开放前,农民种地全靠人力,锄头、铁锹和镰刀就是劳动工具。土地包产到户前,种地都分生产队,挂在村头的大钟一敲,人们就扛着锄头到地里务农。“那时候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农民的积极性不高,产量也受影响。”贾增文说,包产到户后,大钟不用敲,天不亮就到自家地里干活儿了,产量自然就有了提升。“房顶上的玉米就是2018年种的,还没来得及收。”贾增文说,他们一大家子一共14亩地,因为孩子们在外打工,农活儿都是他们老两口打理。上了年纪,种地就有点力不从心了,2018年种地的纯收入在每亩千元左右。

贾增文说,平时写日记他都是看到什么就记什么,想到什么也会记下来,日记内容包罗万象,大到农村各项政策的变化,小到自己每天做了什么,家庭收支等生活小事。“日记里不仅记下以前的贫苦日子,还书写了如今的幸福生活。”贾增文说,我会继续写日记,让子孙后代看到农村的新变化和越来越富强繁荣的祖国。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