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闻>>区县新闻>>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正定古城保护非同凡响

2019-03-18 12:29:01 来源: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正定古城保护非同凡响

“故宫看门人”单霁翔河北行,谈如何让文物“活起来”

中式立领蓝褂、黑色千层底布鞋。3月16日晚,登上正定南城墙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依旧穿着他踏遍故宫时最钟爱的“千层底”……

3月16日至18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来石,参观正定古城并举办系列主题讲座。如何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融入大众生活?文物“走出去”如何更好地与世界文明互动,让文物走出去,展现中国神韵,贡献中国智慧?单霁翔接受了记者专访。

●正定古城,“非同凡响”

3月16日晚,华灯初上,夜色中的正定古城更显绚丽。融入现代科技的光与影,千年古城展示着时尚与传统的和谐相融。古城墙熠熠生辉,护城河水波光粼粼,三三两两络绎不绝的游客,好一幅韵味十足的古城美景。

“很多古城内建起了现代建筑,历史建筑就被淹没了。但站在正定的城墙上,从几个方向看,天际线处的古塔都能够清晰地呈现出来,没有被高楼大厦遮挡,印象很深刻。”登上正定南城门,远眺正定古城,单霁翔赞叹道。

在单霁翔看来,这道清晰的天际线最能体现“让文物有尊严地融入现代生活”的理念。

站在正定南城墙上,单霁翔环视着如织的游客,说,“这么多市民和游客能在晚上走出来,说明古城风貌和环境整治的效果融入了人们社会生活,人们已经把古城作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能感受到人们对古城的喜爱。”

“非同凡响!”单霁翔这样形容自己近一个小时的参观感受。

他说,“参观完正定古城,我一直在想,对于文化遗产而言,什么叫文化遗产保护好了?它只要有魅力、有尊严,才叫保护好了。对于城市民众来说,什么叫文化遗产保护好了?只要他们为文化遗产而自豪,文化遗产就在他们的生活中,就在他们的身边,他们可以自豪地对游客说,‘这就是我们的正定,我们的文化遗产’,才是保护好了。对于游客来说,什么叫文化遗产保护好了?游客到这里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才叫文化遗产保护好了。正定做到了。”

●融入现代生活,让文物“活起来”

“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为“让文物活起来”提供了有效方法,而运用这种方法最为娴熟的莫过于故宫博物院。

从2014年故宫文化创意产品“朝珠耳机”,以创意与实用功能兼具的特点获得大众广泛关注,到2015年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紫禁城的物候》系列照片在网上大量转发;从今年的“紫禁城里过大年”,到“紫禁城上元之夜”,故宫一次次用创意给大众带来惊喜并成为“网红”。

在紫禁城的生活美学一次次被“全民热捧”中,人们惊喜地发现,故宫博物院在融入现代生活的路途上不断“进阶”,从推出单个“萌萌哒”“脑洞大开”的文化创意产品,到成系列的文化创意产品梯队亮相;从让人们把故宫文创产品带回家,到人们自发追着故宫文化新品带回家。这是故宫博物院满足大众多元化需求、引导文化消费方式的创新之举。

在单霁翔的记忆中,以往文创产品基本没有文化,更谈不上创意,都是千篇一律的复制品。后来,他发现“一厢情愿地把自认为很好的东西复制后也没什么人买”。“现在我们懂得了要研究人们生活需要什么,还要挖掘自己藏品的信息,把藏品信息和人们的生活需求联系起来,才能推出受欢迎的文创产品。”单霁翔表示,文化创意产品必须要结合人们生活,要有实用性,最好还有一点趣味性。比如游客参观故宫,对藻井印象很深,就有了藻井伞;游客对宫门印象很深,就有了宫门包;游客对太和殿的脊兽印象很深,就有了跳棋和衣服夹子等文创产品。

在单霁翔看来,让文物活起来,既要面向自身,不断深入挖掘文物藏品的文化内涵,让文化遗产资源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又要面向公众,创新文化传播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让文物背后的故事融入百姓文化生活。

●走出库房大门,讲述文物故事

故宫文物收藏众多,浩如烟海,单霁翔却能把总数数得一清二楚。他可以将文物数量精确到个位数:文物藏品1807558件(套),帝后玺印50060枚,慈宁宫花园有106棵大树……可以想象,单霁翔和他的团队付出了多少辛苦。

如何让文物走出“仓库”,更多地走近公众,是一个时代大课题。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用一个又一个有效举措在不断“破题”。

“故宫有很多丰富的展览,19个原状陈列,更多的是专题展览。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此,需要扩大开放。”单霁翔认为,2014年是个转折点。那一年,故宫开放面积超过了50%。2015年到了65%,2016年到了76%,现在已经突破80%。大量曾经戳着“非开放区,观众止步”提醒牌的地方开放为展区、展馆。

故宫收藏的10200件各个时期不同材质的雕塑,曾经很多年一直在库房“沉睡”。有的塑像因太过高大,连库房都没有。

单霁翔说,他印象很深的是两尊三米多高的北齐菩萨雕塑,在故宫南城墙的墙根儿底下“站”了几十年。“每当走到那儿,我都说,‘你瞧,菩萨脸色都不好,表情都不好’。如今,菩萨们的脸色也好了,表情也好了。这就告诉我们,文物得到保护、得到展示,就会光彩照人。所以我们下定决心,明年故宫600岁生日时,要让1807558件(套)文物,每一件都必须光彩照人,把更多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讲给观众听。”

●请进来、走出去,文化自信“元气满满”

如今,众多优秀文化遗产在创新、创意的牵引下华丽变身,走近大众,走向世界。文物从走进大众生活,到在国内各地办展,再到迈出国门展现中国文化自信,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都在不断践行着“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展示方式。

去年12月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河北博物院共同举办的“汉世雄风——纪念满城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特展”在北京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得以领略燕赵大地的汉风古韵。今年1月16日,由河北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笔墨文心五百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展,参观者几乎天天爆满。

河北博物院的“请进来”“走出去”不是个例,故宫博物院更是有着“教科书”般的办展范例。

单霁翔在故宫博物院有个雅号——最能走的院长。得此雅号的原因有二:一是他从位于神武门西边的院长办公室出门向西,沿故宫红墙逆时针行走一圈大约4公里,3年例行巡查竟然走坏了20多双布鞋;二是他不但让故宫文化遗产资源走出库房,走入大众视野,还依托文物延伸教育活动,把文物所承载的灿烂文明、历史文化、民族精神传递给了大众,甚至传播到国外。

2019年3月,赴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博物馆举办“18世纪的东方盛世及清高宗乾隆皇帝”展览;2019年3月,赴美国史密森学会赛克勒博物馆举办“凤舞紫禁:清代皇后的艺术与生活”展览;2020年3月,赴英国举办故宫钟表专题展览……

从新发布的外展计划看,故宫的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世界朋友圈也越来越大。通过一场场展览,故宫正以新的活力,让世界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中国文化的自信。

对于文化自信,单霁翔这样解读:“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是什么?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什么?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记者刘萍、曹铮 见习记者霍相博)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