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闻>>区县新闻>>

平山​卷掌村免费“60敬老餐厅”模式引发取经潮

2019-04-11 10:06:13 来源:燕赵晚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60敬老餐厅”新鲜出炉 助力农村空巢老人幸福晚年》追踪

免费“60敬老餐厅”模式引发取经潮

公益组织报恩社工中心服务山村空巢老人的模式效果明显

7家农村养老团队等百余人深入平山卷掌村交流经验

兄弟团队学习敬老餐厅模式。

路上的轿车像龙蛇阵一样远远地甩出了村口;全省各地的百余人几乎从天而降……太行深处的卷掌村五保户商二牛,活了70多岁头次见到这么大的阵仗。这一天,因公益组织石家庄报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该村运营的“60敬老餐厅”服务空巢老人模式效果显著,这座孤寂千年的村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热闹,并已然成为破解“农村养老”问题的交流村、焦点村。

古老的卷掌村,这一天之后或许平静不再……

●偏远山村来了参观团

4月2日,平山卷掌村清冷的晨曦,突然被一阵锣鼓声敲碎宁静。很快,从被窝里钻出来的乡亲,有的顾不上洗漱,有的趿拉着鞋子,陆续集结到村里敬老餐厅位置。此处小广场上,老年男子锣鼓队正抡着棒槌在卖力敲打,老年女子秧歌队则随着鼓点在尽情舞动。好热闹!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

商二牛、刘黑毛、郭明子等老人,除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笑,还不时向远处的村口翘望。“来了吗?”“我昨晚都没睡好觉,激动啊!”“没想到咱这偏僻的地方,还有人来参观。”“听说有百八十人呢,全省各地的都有。这可是千年不遇”……父老乡亲讨论着,热情而欣喜地等待着参观团的到来。

1月24日,燕赵晚报以《“60敬老餐厅”新鲜出炉 助力农村空巢老人幸福晚年》为题,报道了平山卷掌村启动的免费“60敬老餐厅”服务农村空巢老人项目模式。该模式由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会、石家庄报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办,裕华区驻村扶贫工作组、卷掌村村委会及卷掌村老年协会承办。餐厅由卷掌村新成立的老年协会运营,驻村社工给予指导,以餐厅为载体和抓手,以丰富文体活动为补充,全方位向空巢老人提供免费服务。

这个模式是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会启动的“妇老乡亲”服务农村空巢老人项目旗下的探索性模式,段非为负责人的石家庄报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荷花公益基金的指导下对其进行运营。

短短两个多月过去,为6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早餐的“60敬老餐厅”,在破解农村养老问题及服务空巢老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质性效果。

基于此,在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会的组织下,河北境内的7家农村养老项目团队要来参观“60敬老餐厅”模式。参观团还将在“60敬老餐厅”召开2019年第二次农村养老项目执行研讨会。

荷花基金会组织成立的项目执行团队共有8家,分别在石家庄、保定、邯郸、邢台等地市。2017年以来,基金会资助了20多个农村试点探索“妇老乡亲”养老模式,卷掌村就是其中之一。来参观“60敬老餐厅”的共有百余人,其中包括平山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及全省社会各界爱心企业或个人。当天10时许,经历了山路颠簸,一行人终于赶到卷掌村。

古老的卷掌村顿时热闹起来,大家像过年一样喜笑颜开、欢歌同庆。

“60敬老餐厅”的运营效果

随着参观人群进入餐厅,与启动的时候相比,整个餐厅变得更加整洁干净,各种规范流程贴在墙上,“实而不华”却如家庭般温暖。值日表上罗列着日期,对应值班老人。饭菜的种类也贴了上去,一周之内吃什么尽收眼底。段非介绍,虽说敬老餐厅才运营短短两个多月,很多农村空巢老人的吃饭问题却得以缓解。

例如,启动时来吃免费早餐的老人不过二三十人,很多老人因单独吃饭习惯了,不愿意来,还有一些老人在观望,不相信天下会有免费的午餐。甚至还有老人的子女给父母打电话:“我们能养得起您,何必吃大锅饭,不要去!”

随着时间推移,以及报恩社工中心驻村社工不停做工作,来吃早餐的老人越来越多。吃惯了“独”餐的老人发现,大家在一起吃饭聊天,不仅能交流事情,还能增进感情,平时因纠葛互不搭理的“仇人”,在共进早餐中慢慢发现,“仇人”其实也不坏。生病的老人来吃饭,大家帮忙照料,家庭味儿很浓,村民间相处更融洽了。内向的老人慢慢地也把心里话倒出来,再也不会因为闷在心里憋出病了。

如今,全村符合吃免费早餐的70多位老人,几乎都参与进来。

有一天,一位老人没来吃早餐,大家便惦记起来,驻村社工去家里找,发现生病了,赶忙帮着买药。“能及时发现老人有异样,就冲这个,办敬老餐厅就值!”荷花基金会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空巢老人得病不被发现,其后果不堪设想。而敬老餐厅基本解决了这个难题。

村民郭明子62岁,孑身无依。在村民眼里,年轻时的他“好吃懒做”,年老了,成了“等靠要”的典型。如果没有政府、公益机构和村民的帮助,郭明子的境况不敢想象。现在,政府给他盖了新房,让他享受了每年近万元的救助金,公益组织还常送来米面油,邻居也时常送来应季蔬菜。即使如此,他还是改不掉不讲卫生、不按时吃饭的毛病。

自从有了敬老餐厅,他像变了一个人,吃饭前也洗脸了,穿的衣服也干净了。每天早餐他就盼着和大家一起就餐,说说笑笑的,日子有了滋味,整个人也精神了不少。一位89岁老奶奶,腿脚不灵便了,也坚持来吃饭,走走路身子骨比以前强了,还能和大家伙儿拉拉家常。有很多老人光吃不干觉得过意不去,争着抢着刷锅洗碗。吃完饭,大家伙儿也不着急散去,留下来唱民歌、敲鼓、扭秧歌,不出一身汗绝不罢休,个个像老顽童一般,不仅锻炼了身体,精神世界也更加丰富。

有老人相互间学习如何使用智能手机,还相互加微信,距离不到半米却语音聊天。此举,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笑到肚子疼!

模式的持续性和复制性

通过敬老餐厅,老人们抱团取暖,有了老有所依的感觉。通过敬老餐厅,老人们交流的机会多了,有了老有所“学”的感觉。还是通过敬老餐厅,老人们在一起唱歌跳舞敲锣打鼓,有了老有所乐的感觉……老人们的生活有了向心力,有了仪式感,又相互提醒照顾。如此,诸多空巢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段非介绍,下一步还要实现老有所值。他们要在敬老餐厅基础上,建设孝老教育基地,吸引游客带孩子来卷掌村体验孝老文化,间接带动卷掌村农产品销售,增加老人们的收入。岁数大了还有钱赚,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值,这是最好的养老方式。

除了孝老基地,还要培训村里老年协会及妇女协会搞旅游建设、做农作物加工,比如,要带动老人建设烘干车间,让老人们的农作物增加附加值,并找销路卖出去……而这些想法的实现,靠的是敬老餐厅这个平台。

这种输血的敬老餐厅模式能否长久,是否具有复制性?这个问题,也是荷花基金会此次考察的目的之一。荷花基金会相关工作人员很认可敬老餐厅模式,这一次,基金会能把农村养老项目执行研讨会会址设在卷掌村,其目的之一便是让兄弟团队学习敬老餐厅模式,有可能的话,以此打造类似敬老餐厅模式。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如考察发现敬老餐厅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和复制性,会推广这种模式,服务更多老人。

这种模式到底能否持续、复制呢?对此,段非信心十足。他介绍,自从本报报道这种模式之后,有很多爱心企业和个人主动与他联系,纷纷表示要对敬老餐厅提供相应帮助,除了物资之外,还有相关具体的服务,比如义诊。不说别的,这次参观的饭菜费用,也是爱心人士主动提供的。

而以上只是该模式能持续下去的外动力,还有内动力、造血能力的支撑。段非说,村里五保户商二牛就主动拿出一袋大米支持敬老餐厅,有的老人还主动拿来了蔬菜,有的则烧火做饭为敬老餐厅减少人力成本。这都是模式“不断粮”的有利保障。同时,下一步,还将通过村里老年协会等组织老人们自力更生种粮种菜,“内动力形成循环,敬老餐厅就会持续。”

此外,在石工作的李玉法是卷掌村人,他曾返乡任卷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现在虽然返石工作,但仍关心家乡建设。目前他正组织卷掌村在外及社会爱心人士筹备成立“回报家乡理事会”,相关工作已经就绪,近期就将成立。李玉法表示,将带领这些同乡一起为敬老餐厅做力所能及的事,有钱的直接资助,有资源的带到家乡,大家各尽所能,必将支撑敬老餐厅持续走下去。“这是一种最长久的内动力!”

段非说,外动力与内动力相结合,敬老餐厅模式必然走得更远。

针对复制性,段非表示,目前已有两位人士向他咨询,要建立他们家乡的敬老餐厅。这说明,敬老餐厅模式本身具备复制性。只要肯做肯付出,很多村庄也能为老人提供免费早餐。

探索的身影是最美风景

采访结束已是日落时刻,于高处俯视依山而建的卷掌村,正被一束阳光照得通亮,渲红如染。养老形势严峻的时代背景下,卷掌村的“60敬老餐厅”模式,或将前行或将滞缓。但“聚光灯”下探索的身影,永远是时代星空一道最美的风景。(文/图首席记者谢鑫名)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