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新闻>>石家庄新闻>>文化旅游>>

石家庄本土传统戏剧市非遗项目”南客丝弦“年演出数十场

2019-04-15 10:16:24 来源:燕赵晚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建座博物馆 唱响南客丝弦

栾城区南客村的张更民自掏腰包重组剧团 光大丝弦戏

●今日出镜

南客丝弦及其传承人张更民

●采访动机

南客丝弦是栾城区南客村土生土长的一种传统戏剧,经过一代代传人的传承和保护,至今仍畅演不衰。2015年,南客丝弦入选石家庄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张更民在后台注视着演出的演员。

4月10日,走进栾城区南客村,不用打听,铿锵的鼓点声便吸引记者来到村民活动中心。不大的几间小屋里,戏服、道具、乐器、化装用品一应俱全。院子里的舞台上,几位南客丝弦剧团的演员正在走台。虽然不是正式演出,但演员们的唱腔、招式丝毫不马虎,让台下“看热闹”的村民听得如痴如醉。

“只要他们演出,俺没事儿就来看。”南客村的周大妈听了几十年的丝弦,可以说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们唱得好,乡亲们都喜欢听。”

张更民和部分丝弦演员们。

南客丝弦代表性传承人张更民介绍,南客丝弦在明清俗曲的基础上衍变而来,唱腔独具特色,表演粗犷豪放,动作夸张、幅度较大,人物的刻画细腻传神,带有极为浓郁的地方色彩。

张更民和演员笑着走下舞台。

新中国成立前,栾城丝弦剧团以冶河镇南客村的同乐丝弦剧社最为著名。新中国成立后,南客同乐丝弦剧社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演员人数达到50余人。然而,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由于时代的变迁,丝弦逐渐衰落,剧社濒临解散的险境。

“我8岁进戏班学戏,一边上学、务农,一边跟着戏班到外面演出。”1943年出生的张更民说,他见证了剧社的辉煌,也为剧社陷入这样的境地而难受。因此,他许下一个心愿:一定要让南客丝弦重新焕发光彩。

闲暇时张更民喜欢养花,卖钱补贴给剧团。

张更民通过花卉种植走上了致富路,当然也没有忘记他钟爱的丝弦戏。2013年,张更民自掏腰包购置演出服装、道具,重建同乐剧社。“丝弦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剧社也是几代人的心血,到我们的手里我们更应该继承好、传承好,并且把它发扬光大。”张更民说。

手写的多套传统剧本。

张更民的宝贝除了花,就是放在一个大盒子里的剧本和一箱箱的戏服、道具。记者注意到,张更民拿出来的剧本都是手写的,详细地记录了他完稿的时间,其中30多本是他整理、恢复的传统剧本,还有8个剧本是张更民创作的现代戏,内容涉及环保、助人为乐、勤俭家风等多种生活题材,其中《婚宴风波》已经排演成戏,受到很多戏迷的欢迎,起到了移风易俗的效果。

张更民为演出挑选戏服。

目前,南客丝弦剧团共有50多名成员,每年演出五六十场。而且,2015年,南客丝弦成功申报市级非遗,剧团的发展越来越红火。

张更民帮助演员戴行头。

张更民说,为了更好地发展南客丝弦、宣传南客丝弦,他想建一座南客丝弦博物馆,把南客丝弦唱得更响,让它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文/记者崔虹 图/记者郄磊)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