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闻>>新闻快讯>>

​石家庄:红色之城的华丽蝶变

2019-04-18 09:23:27 来源:石家庄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石家庄是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攻克的关内第一座大城市,随着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先后来到西柏坡,石家庄成为华北解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中国的众多事业在这里探索起航,石家庄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承担了特殊的历史使命,作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石家庄在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诸多辉煌成就。

●城市解放的序曲

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这是解放战争开始后,我军攻克的关内第一座大城市,创造了“夺取大城市的创例”、开创了城市攻坚战的范例。

明媚的春光中,形似枪杆利剑的石家庄解放纪念碑,依然刚毅地矗立在有着百年历史的大石桥之南。纪念碑的正面镌刻着朱德总司令《攻克石门》一诗,气势磅礴,令人振奋。在石家庄解放纪念馆,通过照片和灯箱,采用声光电效果,逼真地再现了当年的战场形势,形象地还原了石家庄战役的战斗场面和活捉敌师长的场景。

1947年10月,清风店大捷为解放石家庄创造了有利条件。此时,国民党军华北战略要点石家庄兵力薄弱,石家庄已成了一颗“熟透的果子”。

石家庄虽然已成为陆上孤岛,但石家庄的防御工事在当时的华北屈指可数。侵华日军盘踞八年,国民党军又经营两年多,把一个没有城墙护卫的偌大城市搞成了一座碉堡林立、沟壕纵横的坚固设防城市。市中心以大石桥、正太饭店、火车站为核心工事,6000个碉堡遍布全市,沿外市沟、内市沟、环城铁路,由鹿砦、雷区、电网、碉堡组成了三道防线。国民党军石家庄警备司令部分设在正太饭店和坚固的大石桥下,易守难攻。国民党的宣传机器也自吹“石门城下有城,固若金汤”“凭石门的工事,国军可坐守三年”。

1947年11月6日拂晓,炮声隆隆,石家庄战役打响。我人民解放军7日拂晓占领飞机场,8日晨攻克云盘山,全部扫清外市沟以外各点。8日16时30分,向外市沟发动总攻。9日,内外市沟之间,除北郊、范村、元村、彭村外,全部被人民解放军占领。10日16时我军发起第二次总攻,夺取内市沟。11日上午,我军主力大部进入市区,展开街巷战。12日晨,开始总攻大石桥北兵营核心工事,激战至11时30分,国民党军队据守石家庄的最后一个堡垒——正太饭店被我军攻克,胜利的红旗插上正太饭店的楼顶。至此,经过6昼夜激战,石家庄宣告解放。

石家庄战役全歼国民党守军2.4万余人,在大石桥下活捉国民党军第三军三十二师师长、石家庄警备司令刘英,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敌占大城市的先例。朱德总司令对此给予很高的评价,称之为“夺取大城市之创例”,还以《攻克石门》为题赋诗祝贺。

石家庄的解放,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夺取平津战役的胜利和全国的解放进一步做好了准备。新华社发布解放军三总部发言人评论称“这是一个重要的胜利,并且是今后一连串胜利的开端”。此时,中央工委所在地西柏坡的安全系数大大增强,为日后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西柏坡的地位更重要了,石家庄的任务也更艰巨了。从此,石家庄承担了保障党中央、保卫党中央的任务。石家庄也因此有了一段光辉的历史。

各项事业为新中国奠基

1948年8月7日,在人民影院召开的一次会议——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成为“中国民主历史的纪程碑”。在这次会议上,组成了华北统一的民主政府——华北人民政府,成为新中国政权机构的雏形。

如今,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就设在河北习三内画博物馆。馆内展览用大量的图片、文献和实物,回顾了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召开的历史瞬间,展现了华北人民政府为新中国建立作出的历史贡献。

而在敌机轰炸中诞生的华北人民政府,最初的办公地点就设在平山县的一个小村庄里。

“华北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就是在王子村召开的,地点就在李保妮家的南正房。”平山县王子村当了30多年村干部的马建理介绍,政府主席董必武,副主席薄一波、蓝公武和杨秀峰就是在那间屋子里选出来的。“当时华北人民政府各部门的办公旧址就零散分布在村子里。”

1948年9月20日至24日,华北人民政府第一次委员会在王子村召开。9月22日,华北人民政府根据《华北人民政府组织大纲》规定,设立了秘书厅、民政部、司法部、劳动局、财经委员会、水利委员会、法院、银行等政府工作机构。1948年9月26日,华北人民政府开始工作。

华北人民政府的农业、工业、商业贸易、合作社、财政税收和科学教育等各项管理体制,不仅使各项工作纳入有序运行的轨道,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更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教育和文化体制的蓝本。华北人民政府的构建模式和运行机制,为新中国各级政权机构确立了基本模式和组织原则,成为建国初期各级政府的基本组织框架。在王子村诞生的十七个部局,每个部门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石家庄街头,还有一座不起眼的建筑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灿烂的印记——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旧址纪念馆暨河北钱币博物馆,人们都叫它“小灰楼”。

1948年4月12日,华北解放区的冀南银行与晋察冀边区银行先后搬到了位于石家庄市区内的“小灰楼”联合办公。7月22日,两行奉命合并,成立了华北银行。1948年秋,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也从平山县夹峪村搬到了“小灰楼”。此时,解放战争的形势发展迅速。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小灰楼”正式挂牌成立,第一套人民币也在这里发行。上午九时,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行处在这里将新印制的第一批伍拾元券人民币交付前来取款的平山县银行。至此,人民币在石家庄市和平山县正式发行面市。

“小灰楼”对新中国银行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新中国金融事业起步的见证者。

随着关内第一张城市党报《石家庄日报》的创刊、《人民日报》在平山县里庄村的诞生,以及新华社跟随党中央进驻平山、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先后在平山和井陉矿区等地建台播音,新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始在这里描画。

石家庄解放后的安定环境,为发展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1948年,中国共产党自己兴办的华北军政大学(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前身)、中央外事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等高等学校先后在石家庄创办,为全中国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

石家庄的解放,使得各解放区和国统区的大批著名作家、艺术家云集于此,石家庄成为革命文艺的又一个中心,并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当代杰出的女作家丁玲在栾城宋村(今属裕华区)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联大文工团演出的《红旗歌》、石家庄铁路工人魏连珍创作的《不是蝉》、华北平剧院的现代戏《四劝》、抗敌剧社的《战斗里成长》、晋察冀电影队摄制的解放战争纪录影片等,都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新中国党的文艺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城市管理的“试验田”

1948年5月,毛泽东和党中央来到了西柏坡。从此,石家庄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中国的人民政权、金融、新闻、教育、文化等事业在此起步发展,孕育了新中国的雏形。

石家庄宣告解放,一个新政权诞生。这意味着20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农村闹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接管城市。石家庄由此成为中国共产党管理城市的“试验田”,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经验和样本。

走进石家庄市档案馆,翻开一份份带有历史温度的档案,那泛黄的纸张和有些已变得模糊的字迹,为我们讲述着那段不平凡的历程。

刚刚解放的石家庄,残余的反动势力依然猖獗,整座城市千疮百孔,百废待兴。

从1947年11月14日起,中共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连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石家庄解放后的第三天,邮政通邮;第六天,《新石门日报》(《石家庄日报》)出版;第十天,电话通话;第三十八天,发电厂供电;第五十三天,自来水供水……各主要工厂在当年年底先后恢复了生产。到1949年,石家庄已经是一派繁荣景象。

石家庄解放后,石家庄的城市工作已不是石家庄一个城市的问题。刘少奇指出,“石家庄的问题,是党进入大城市遇到的新问题”,要“创造一套石家庄的东西”。所谓“石家庄的东西”就是在接管城市、建设城市、改造城市中,摸索出有别于农村工作的城市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正是遵循这一原则,石家庄在解放之初的工作实践中,在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过程中,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中国共产党全面制定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政策提供了依据,为有效接管城市、建设城市提供了样本。

在中山路与中华大街交口东南,有一座民间工艺博物馆——河北习三内画博物馆。许多老石家庄人都记得,这里曾是石家庄最早的一家电影院——人民影院。1949年7月21日至8月9日,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这座建筑成为这次重要会议的一个见证。

作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城市政权,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石家庄承担着一系列非凡的使命,民主建设是其中重要的政治任务之一。关于民主政权建设,重要的一环是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选举产生自己的政府机构。

石家庄是全国第一个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城市,在全国具有极大的示范作用。这是新中国成立前大城市同类会议中最早的一次,也是我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向城市和中心任务由战争转变为经济建设的历史见证。它开启了地方政权民主建设的先河,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949年8月15日,《人民日报》报道指出:“石家庄人民代表大会提供了全国实行人民民主的范例。”

城市崛起的铿锵之音

70年来,石家庄经济体量飞速增大——

特别是近几年,石家庄市更是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改造传统产业,积极推动产业转型,推动工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迈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逐年攀升,增加值增速始终保持在两位数,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显著增强。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翻开石家庄市的“经济日历”,那一组组看似枯燥的数字,却恰似时光之足,踏出了这座城市快速发展的铿锵之音。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部财政收入分别完成519.7亿元、1076.3亿元,增长12.8%、13.6%,顺利实现“跨五越千”。减税降费117.3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好于全省。“4+4”现代产业税收增长14.6%,成为引领石家庄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

70年来,这座城市在延展空间上不断奋力向前——

作为省会城市,石家庄的面积在同等城市中偏小。在这种情况下,拉开城市框架成了石家庄逐梦现代化省会城市的必由之路。《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于2013年9月23日由国务院批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石家庄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此次规划的批复也是石家庄市城市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此次“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的定位,是国家立足于我国区域发展的形势,从支撑京津冀城市群构建的角度赋予的,从城市间关系角度明确了石家庄在区域中发展的战略地位,标志着石家庄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一份份沉甸甸的工程清单,书写着70年来城市建设的足迹。

数据显示,目前,石家庄市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88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19公里,形成了以“石家庄市区为中心,高速公路为依托,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道路为脉络,放射状发展,蛛网式连接的公路交通网络”。

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不仅有畅通的地面工程,还有正在地下紧锣密鼓建设的轨道交通工程。在2017年6月,石家庄市迎来了地铁时代,全长30.3公里的1号线一期和3号线一期首开段投入运营,主要解决石家庄市东西向主通道交通需求。按照规划,2020年前建设完成2号线一期和3号线一期两边段工程,运营总里程达到59.6公里,形成市区东西南北贯通的轨道交通骨干线网;2020年后,修建4、5、6号辅助线路,扩大轨道交通线网的覆盖面,最终建成总长超过240公里较为完整的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70年来,这座城市的美誉度和城市影响力不断增加——

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博览会、中国·石家庄医药博览会、 2018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这些大型活动,让石家庄有了更多展示自身魅力的机会,也让石家庄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

站在历史的节点上,回看这座城市向“现代化省会城市”奋力迈进的奋斗旅程,会对石家庄推进高质量发展有更全面的认识,也会对石家庄现代化省会城市的蓝图充满信心。(记者杨惠玲、王静)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