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闻>>文明省会>>

​一名西柏坡老共产党员的追求

2019-04-18 14:05:17 来源:燕赵晚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一名西柏坡老共产党员的追求

73岁闫朝书一家四代8名党员 无论什么年代都冲在奋斗一线

闫朝书(左二)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给游客讲解党的光荣传统。

看着各地游客来西柏坡学习光荣传统,闫朝书感到很欣慰。

“我入党已经53年了,从我的父辈到我的孙辈,四代人有8名党员,既有建国前入党的,也有新时代入党的。坚定地听党的话,跟党走,这是我们家七八十年始终如一的信仰和行动。”坐在自家小院里,平山县西柏坡村73岁的老共产党员闫朝书回忆自己大半生的人生经历,对党的真挚情感自然流露。

●小媳妇带着大姑娘掏大粪

“我预备党员转正没多久,就进入了村党支部。”闫朝书跟记者回忆说,自己是1966年入党的,1968年就被组织安排进入了西柏坡村党支部,先后任妇女主任、组织委员、副书记等职务,一干就是24年。

刚入党那会儿,农村社会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农家茅坑的粪便需要掏出来,运到田里养庄稼,这样来年才能有一个好收成。“这个活又脏又臭,弄到哪里都是臭味熏天,就是大男人们也不愿意干。”当时,闫朝书刚刚从东柏坡村嫁到西柏坡村,虽然只是一名20岁出头的小媳妇,却义无反顾地带着七八名尚未出嫁的大姑娘,承担起这项工作。“共产党员就应该不怕苦不怕累,冲在奋斗第一线。”闫朝书说。

掏出大粪,再运到田地里,庄稼地覆盖全了,就倒在闲置地里,留待第二年开春再用,这样既方便了村民生活,也给庄稼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七八名正是爱美年龄的女娃儿,在闫朝书的带领下,一干就是多年。“那些年,虽然化肥很少,西柏坡的庄稼总是大丰收。”闫朝书回忆起这些往事,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改革开放后,闫朝书又做了村里养貂项目负责人,第一年就为村集体赚了3800多元。看着这一大笔钱,村支书和闫朝书商量后,从石家庄买回全村第一台电视,全村老少每天围坐在电视前,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

后来,闫朝书还和儿子们在岗南水库搞过网箱养鱼,当省会需要把岗南水库作为饮用水水源地的时候,她和儿子带头取缔养鱼网箱,又借着西柏坡红色旅游的兴起,开过饭店。无论在哪一个时期,无论干什么,闫朝书始终坚信,党让怎么干,就怎么干,肯定没有错。

父辈言传身教传递好作风

闫朝书1946年出生在东柏坡村,而在1945年前,东、西柏坡村还是一个村庄。闫朝书的父母都是村里的共产党员,总是给她讲共产党的好,讲没有国哪有家的道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在闫朝书幼时的头脑里越来越深,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

“我一定也要入党!”有了这个坚定的信念,闫朝书就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光荣入党水到渠成。

闫朝书的老伴刘有山也是一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1943年入党的公公曾告诉她,1942年刘有山出生的时候,正是抗战时期,日本鬼子来村里扫荡,公婆在山上隐藏时生下了他,因此取名“有山。”

“父母和公婆对党的坚定信仰,激励着我们家一代又一代人。”闫朝书说,她和老伴儿有俩儿子,天天在父母身边耳濡目染,对党也有了深厚感情,相继入了党,先后担任过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等职务,为这个红色大家庭传承着红色的信仰。

青年人也不能没有信仰和追求

闫朝书的孙辈共有4人,一个孙子、三个孙女。让闫朝书非常自豪的是,一个孙女在上大学期间就入了党,成为这个大家庭最年轻的党员。但是,这个“之最”有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被取代。

闫朝书唯一的孙子在平山县医院经营着一家便利店,总被闫朝书认为“不够优秀”。说起这个话题,闫朝书说,原先总是为孙子的事情操心,但是去年底的时候,大孙子找到奶奶,悄悄跟她说:“我想入党。”对大孙子的印象,从那一刻起,有了新的认识。

如今,闫朝书和老伴儿在柏坡岭下的农家小院里,过着简单的生活。看着西柏坡红红火火的红色旅游,她高兴地跟记者说,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是这个大家庭七八十年一以贯之的不变选择。她几十年的经历也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她将把这个正确的选择一代代传递下去,让重孙辈、让后代人永远跟党走。(文/记者范文龙、魏宪亮、孙会芳 图/郄磊)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