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闻>>文明省会>>

​筑路架桥:一家两代铸就路桥梦

2019-06-28 11:51:15 来源: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家国70年·大国小家】

筑路架桥:一家两代铸就路桥梦

身着一件深灰色格子外套,脚上穿着一双布鞋,浓密的头发已见灰白,叶志安满脸祥和。身为中建路桥集团(原河北路桥集团)原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叶志安自十八岁参加工作到正式退休,在路桥行业整整耕耘了四十六载。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能够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半。”叶志安正是如此,他用多半生的时间去圆自己的“路桥梦”,和许许多多的“路桥人”一起奋斗,为河北的经济建设进挡提速。

●感受

数十载回家路 越走越顺

叶志安。张涛摄

叶志安是邯郸市大名县人,1971年到石家庄参加工作时,在路上用了两天时间。每次回家,他都要先从石家庄乘公共汽车沿着107国道到邯郸,在邯郸汽车站候车室蹲一夜,第二天中午才能到家。

1997年,石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他先从石家庄乘高客到邯郸,随后转车去大名,所需时间缩至一天。2005年,青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叶志安开车先走石安高速公路,过了永年转青兰高速公路,到馆陶出收费站驶离高速公路再走106国道,所用时间缩短至五个小时。2010年大广高速公路和2014年邯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他开车回家只需三个小时了。

“随着我省道路交通的建设,不少‘断头路’被打通,我走了数十年的回家路越走越顺,距离也越来越短。”叶志安颇有感触地说,从三十多年来自己回家之路的变化看到了河北省道路和桥梁建设的成就,自己更是最大的受益者。

不仅如此,叶志安还亲历了简易木桥被特大桥梁代替、从修整土路到建设高速公路的一次次飞跃,一代代路桥人筑路架桥,不断完善我省交通路网,为万千百姓铺就出行的坦途。

●奋斗

亲历诸多路桥建设“第一”

叶志安。张涛摄

数十年来,我省道路交通建设屡创佳绩,叶志安亲历了路桥建设创下的诸多国内与全省“第一”。如国内第一条稳定土试验路——石家庄至邢台南宫公路方村段、河北省第一条煤沥青路面公路——北京至昌平公路回龙观和十三陵段、河北省第一条水泥混凝土路面公路——秦皇岛北戴河至抚宁公路、河北省第一条渣油路面公路——天津至河北唐山公路芦台段、河北省第一座改建的钢筋混凝土悬臂梁大桥——张家口下花园至西合营线洋河民生桥……

“以前打桩,我们都是用小四轮车推送混凝土,打一个桩至少需要十个小时。现在打桩用工不超过十个人,差不多两个小时就能完成。”叶志安说,以前费时费力也打不了二十米,修好路面后还需要工人用自制的手压沥青撒布车进行路面撒油。

1987年,河北省开始修建京石高速公路,进入我省最早十条高速公路建设时期,施工设备不断增加。“其中有桥梁施工的国产50吨吊车、大跨径架桥机和进口钻机、混凝土搅拌站、水泥混凝土输送泵车、双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及路面施工的灰土拌合楼、沥青混合料拌合楼等。”

不仅如此,我省公路由低等级向高等级逐渐转化,自1995年开始先后修建了石安高速公路、石黄高速公路、京秦高速公路、保津高速公路、宣大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以及京张高速公路。斗转星移七十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河北省公路四通八达,路网遍布城乡。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截至2018年底,全省通车总里程达到7279公里,居全国第二位。农村公路总里程也达到16.7万公里,在全国名列前茅。

●接力

父子两代奉献路桥事业

1982年,叶志安在沙城至东回舍公路永定河特大桥工地。 叶志安供图

叶志安从未想过换工作,一干就是四十年,退休后又被返聘六年。参加工作初期,叶志安在筑路架桥的第一线,后被调去做宣传工作,1987年以后走上领导岗位。可以说,叶志安和路桥一起“成长”,一起“长大”。

对于叶志安当年四处奔波的日子,他的儿子叶永迪有着极深的记忆,也深受其影响。叶志安说,当年儿子高考填报志愿时,身边的朋友都劝他学医。“儿子征求我的意见。我说,‘门里出身、自高三分。’你就报考土木工程专业吧,将来好为国家公路建设继续流汗出力。”叶永迪听后没有犹豫,本科和研究生都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如今在青银高速公路管理处养护科工作。同时,叶志安的儿媳妇、侄子同样从事公路建设。虽然家里有人需要长年在野外作业,工作环境艰苦且一家人聚少离多,但每当修通一条道路、架起一座桥梁,他们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叶志安说,如今我省的路桥业务已经不再局限于省内,早已经遍布全国,甚至走出了国门。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他作为一位“路桥人”,回望自己四十六载的路桥生涯,满足且自豪。(文/燕都融媒体记者呼延世聪)

●修建我国第一条地铁

我是生在新中国成立前、长在红旗下的铁路退休干部,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时光是在部队度过的,最难忘的是参加修建我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的日子。

1965年,我在北京当铁道兵。那年7月,部队召开动员大会,首长庄重地宣布:“中国第一条地下铁道要交给我们来修建!”在场的数万名官兵的欢呼声响彻北京上空。北京地铁开工奠基,千军万马投入到激战当中。

当时,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国力还不是很强,修建地铁是个陌生的课题,再加上施工设备落后,开挖土石方等许多工程都要靠人工操作,拉运水泥的大部分是老解放翻斗车,拌好的水泥经过颠簸,有的因发生沉淀倒不出来,战士们就爬上车用镐刨,常常是连人带水泥一起翻下来,弄得满身水泥。

那时候,我们在工地上都住在帐篷里,冬天睡觉前要把鞋放在砖头上,否则第二天醒来,鞋就会冻在地上拿不起来。有一次,一处工地因老鼠咬坏了电线,造成短路失火,石家庄籍战士赵同升奋不顾身抢险救火,壮烈牺牲,被追记二等功。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北京地铁工地上,流淌着我们的汗水,涌动着我们的绿色军装。记得有一年国庆节,我和几位战友执行任务回来晚了,炊事班的战友特意为我们留了一盆炖牛肉,我们还破例喝了不少二锅头。

北京地铁建成后,我和许多战友转到了地铁运营管理处。后来,我又被调到北京铁路局工作。可以说,我这一生和铁路结下了缘。直到现在,战友和同事们见了面,彼此还直呼“老铁”。郭云民(石家庄)

来源: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