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闻>>文明省会>>

杜村人的精气神——石家庄市藁城区岗上镇杜村走笔

2019-07-05 04:49:3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近日,杜村志愿队队员走进村民周新安(右三)的家。周新安两个月前做了心脏手术,志愿队队员经常去陪她聊天解心结,帮她做些家务活儿。记者赵海江摄

“我叫晓蕾,这里是我生活的地方,她叫杜村。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和压力,每天的生活平淡而又充实。24小时的冷热水,入户到家的天然气,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活,与之前大不相同……”

这是学习强国APP中发布的一条短视频,名叫《我的一天——杜村vlog》,记录了石家庄市藁城区岗上镇杜村村民马晓蕾一天的生活。

“现在的杜村,不仅是村民身之所寄的‘安身之所’,更成为心之所系的‘精神家园’。”杜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高素娥说,从“落后村”到“省级美丽乡村”,杜村的变化非常大。日前,记者走进马晓蕾的幸福家园,感受杜村人不一样的精气神儿。

美化家园,让杜村“有面子”

杜村距省会石家庄市区仅20公里。安静的村庄,街道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没有垃圾,家家户户门前挂着“美丽庭院”的标牌。

“10年前在岗上镇,杜村最穷、最落后、最脏乱。”那时高素娥外出开会,都觉得抬不起头。

杜村是个大村,1560户、5000多人。以前杜村“村难进”,晴天土、雨天泥,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里没产业,村民收入低,在外打工的都不愿回村;村小学教学楼是危房,孩子们只得到邻村上学……

2009年,46岁的高素娥当选杜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她下定决心“让杜村人有面子,在人前抬得起头”。

她带着村民从硬化街道开始,改善村容村貌。一年接着一年干,如今156条街道全面硬化,铺设了地下管网,安装了310盏路灯。垃圾日产日清,全村厕所无害化率达100%,绿化覆盖率达48%,沿街外墙全部美化。

村庄环境大为改观,高素娥又带领村民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家家户户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杂草,争当环境卫生标兵。

5月28日,记者来到村民窦亚萍的家。穿过干净整洁的小院,客厅、厨房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改水、改灶、改厕后,咱杜村和城里比,一点也不差哩。”窦亚萍笑着说。

村庄美了,杜村人的钱袋子还要鼓起来。近年来,依托杜村种植西红柿的传统优势,村里成立了禾苗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发展集“采摘、观光、餐饮、科普”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园区,在重点打造番茄小镇的基础上,实现了西红柿、草莓、火龙果、百香果等产品的多样化种植。

目前,全村现代农业产业园有日光温室218座,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产值500余万元。禾苗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560户,注册了自有品牌,产品通过国家A级绿色认证。2018年底,全村人均年收入达1.7万余元。

“家里的地流转给村集体,有一笔固定收入,我还在合作社打工,每个月能挣两千多块钱。”村民高小国介绍。

2015年,河北瑞川物流园也看中了杜村便捷的交通条件,落户这里,带动村内就业900多人。

村里开通了直达省会的班车,新建了小学、幼儿园,还建起了污水处理站……窦亚萍自豪地告诉记者,“以前杜村的小伙儿说不上媳妇,现在外村姑娘都抢着嫁到杜村来。”

评树典型,让好人好事“发芽”

5月25日,村民侯新影在街上发现一名走失的孩子,帮他找到家长;4月26日,村民杨景艳捡到一部手机,四处寻找失主;3月20日,村民周娜在玉会理发店捡到一辆自行车,物归原主……

打开“德善杜村”微信公众号,一桩桩、一件件好人好事记录在“德善档案”中。“德善杜村”公众号,今年农历大年初一正式开通。

“通过网络记录、传播德行善举,让村民随时随地都能在手机上查看。”高素娥相信,“好事会‘发芽’!杜村一定会有更多好人好事涌现出来。”

村民微信群的名字叫“杜村之家”,每家每户至少有1人在群里,现有1500多名“群成员”。“微信群里不仅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帮助村民解决难题,还把好人好事及时记录在‘德善档案’中。”高素娥介绍,杜村有微信群、QQ群、抖音等。通过网上交流、网下服务,网上问题、网下解决,塑造文明新风尚,带动了村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

6月是杜村文明素质提升月。17日,杜村巾帼志愿服务队和青年志愿服务队20余名志愿者走上街头,对乱排废水、乱停车等不文明行为进行规劝。

2010年成立的杜村巾帼志愿服务队,有600多名志愿者。她们分为四支队伍:“红嫂志愿队”调解婚姻关系、婆媳关系和邻里纠纷,“爱心志愿队”关爱困难妇女儿童、困难家庭,“英姿志愿队”帮助妇女创业就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创新志愿队”对空巢老人、单亲家庭儿童以及有诉讼请求的妇女进行代理。

幸福路上,互帮互助。村民王立辉的妻子谷淑兰不幸遭遇车祸,行动不便。去年春节前夕,志愿者们主动帮着他们一家人蒸了过年的馒头。村民李振峰夫妇体弱多病,儿子残疾,志愿者们经常到他们家,帮忙干点儿家务活。

杜村还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队,采取“群众点单、干部设岗”模式开展服务,设立科技普及、民事调解、文体组织等10个志愿服务岗;少年志愿服务队由120余名中小学生组成,利用节假日开展志愿服务;今年“五四”当天,又成立了青年志愿服务队。

仅2018年,全村各志愿服务队开展活动1000余次,捐款捐物16万余元。

评选典型、树立榜样,杜村开展了“星级文明户”“优秀志愿者”“最美家庭”“孝老爱亲标兵”等多项评树活动,截至目前,全村已评选各类身边典型500余名。

群众推、村里找、大家评,身边好人涌现出来——美丽庭院标兵李雪巧,孝老敬亲标兵刘力娟、周瑞敏,德善标兵苗翠勉……

“人人都向好,全村定能好。”岗上镇党委书记许彦周这样评价杜村。

乐享文化,让村民拥有“精神家园”

一棵大槐树,见证了杜村1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如今,这里建起了古槐园,成了村民休闲、文化、娱乐的乐园。

包括古槐园,杜村共有5个文化广场,每个广场都设置了健身器材,为村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场地。

入夏了,到广场上活动的人越来越多。每天晚上,窦亚萍都会约上姐妹们来广场跳跳舞、唱唱歌。“大姐,走了啊,咱们唱歌去!”5月28日晚上,她叫上了58岁的郝存茹大姐。

郝存茹是村里的女高音,嗓门亮、形象好。《想念妈妈》《杜村之歌》……她一开嗓就震惊了全场。

乐享文化生活,提振百姓精气神。近年来,杜村注重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在村庄入口处建了村庄标识“璞玉”,建了村史馆,设有图书室和便民服务中心,修缮了戏台,在主要街道绘制了文化墙。

杜村还有一支180多人组成的文艺队伍,包括华林乐队、北会飞龙战鼓队、杜村金钹战鼓队和创新鼓乐队。“村里每年举办几次‘村晚’,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来看。”高素娥介绍,农闲时节进行广场舞表演、羽毛球友谊赛、诗朗诵表演等,每逢重大节日,村民们表演跑驴、战鼓、萨克斯、快板等文艺节目。

“别小看我们杜村,人人都是演员,家家都有高手。”她骄傲地说,“窦亚萍是战鼓队队员,还能演小品,郝存茹喜欢唱歌,卢嘉宝拉二胡,都特别棒。”

“杜村今非昔比,变化翻天覆地!”窦亚萍高兴地说,“和10年前的照片相比,我更显年轻了。为啥呀?幸福生活比蜜甜啊!”(记者薛惠娟、王峻峰)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魏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