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闻>>科学教育>>

石家庄:​普惠学前教育体系缓解入园难

2019-10-09 15:17:06 来源:石家庄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普惠学前教育体系缓解入园难

政府买服务 幼儿享补助 园所得扶持

近年来,石家庄市创新服务举措,在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同时,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以扩大优质普惠资源为引领,加快构建公益普惠的学前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了“广覆盖、保基本”向“优结构、提质量”方向的转变,缓解了“入园难”问题。

●促进民办园优质服务

和全国很多城市一样,石家庄的主城区及部分县域也存在着适龄儿童“入优质公办园难、入特色民办园贵”的问题。虽然教育部门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但问题依然存在。

“公办幼儿园便宜,但是一位难求。民办幼儿园倒是有空间,但是一个月上千元的费用,工薪阶层负担太重。”过去,很多家长都这样说。

为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市教育局从2011年起,按照国家、省统一安排部署,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并在全省率先出台地方《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加强幼儿园科学规划布局。2016年,石家庄市开始实施普惠性民办园认定与扶持政策,加快构建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有效扩增公益普惠资源,促进民办园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此来进一步缓解“入园难”问题。

按照规定,普惠性民办园被定义为:坚持公益普惠和科学保教原则,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举办的具有办园资质,依法设立、面向大众、办园规范、收费合理、质量较高的民办幼儿园。

目前,全市市级普惠园已经达到124所,惠及3.4万名幼儿家庭,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服务。2019年,全市继续扩大普惠园覆盖面,新扶持创建97所普惠园,惠及2.6万名幼儿家庭。

为民生服务打好基础

为加快构建公益普惠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石家庄市形成了教育、财政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组成专家小组开展可行性调研,对主城区民办园的办园成本进行测算,为政府购买普惠服务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创新服务举措,奖补优质普惠园,采取升类奖励和优质园扶持等举措,激励优质民办园加入普惠行列,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补贴幼儿保教费,采取分段补贴幼儿家庭保教费资金的方式,切实减轻幼儿家庭负担,主城区普惠园的每个幼儿家庭每月可获得保教费补贴250元至300元,其他县市区50元至100元。同时鼓励各地采取配置玩教具、改善办园条件、购买保安服务等多种举措加以扶持。同时创新增设了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孤儿、残疾幼儿的普惠园资助经费制度,用于减免此类儿童的保教费、餐费,彰显了教育的公平性。

石家庄市还相继出台《石家庄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财政扶持管理实施办法》《石家庄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等多个配套文件,为普惠园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

推进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

针对一些房地产项目在配套教育设施建设方面出现应建未建、建成未交、影响儿童入园等问题,今年,石家庄市积极推进城镇化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对小区配建幼儿园进行全面清理回收,不仅扩大了普惠园覆盖面,也为全省提供了公益普惠性资源供给的改革创新思路。

目前,长安区已经在全市率先完成了配建幼儿园的回收。经规划部门确认应移交的配套教育设施47所,完成移交45所,收缴率达到95.74%。配套教育设施移交工作完成后,长安区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比率占88%,入园难、入园贵的现状将得到缓解,普惠性民办园降费平均比率将达到50%,大大减轻民办园在园幼儿家庭费用负担。

面对配套教育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长安区制定了“还清旧账,不欠新账,办人民满意教育,实现幼有所育”的目标,进行调查摸底后,抽调精干人员,建立联审联管机制,集中力量推动移交工作。

长安区实行部门和街镇“三定三包”责任制,对物业暂管的教育设施,通过发布政府公告的形式实现移交;对村“两委”暂管的教育设施,由区纪委、街镇约谈主要负责人实现移交;对拒不配合移交的开发建设企业,住建部门责令其限期移交;对逾期不移交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移交,并予以顶格处罚。同时,将开发建设单位违法违规行为向社会公开,录入全市信用信息系统。通过以上措施,在3个月内,完成了45所配套教育设施移交工作。

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回收后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大量增加了小区普惠性幼儿园的数量,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送孩子入园入托,方便了孩子和家长,减轻了家长负担,受到群众好评。(首席记者 李云萍)

来源:石家庄日报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