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闻>>区县新闻>>

冬闲变冬忙 粉条来增收 元氏县特色经济映出小康新图景

2020-12-22 11:16:44 来源:石家庄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冬日时节,走进元氏县苏阳乡武庄村,仿佛走进红薯粉条的“王国”,处处可见村民为制作红薯粉条而忙碌的身影。村民或清洗带土的红薯,或在村头的红薯加工点进行打浆过滤,或把制作好的粉条进行晾晒,银色的粉条瀑布般悬挂在农家院落,恰如一幅美丽的水彩画,生动地展现着“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幸福”的图景。

一座炊烟袅袅、笑语阵阵的院落引起记者的好奇,同行的村干部介绍说,这是村民孟子强家的粉条加工点,只见七八个身着白色工装的村民熟练地穿梭忙碌,有的正通过传送带自动传料,有的在仔细分拣、剔除粉条上黑色的物质、粗细不均的残次品,游丝状的粉条漏洒在热锅中,不一会儿,白色的粉条就出锅了,工人们通过凉水洗淘,用手理顺整齐,再一杆杆码好、晾晒,丝滑筋道的红薯粉条“脱颖而出”。

据了解,孟子强流转土地200亩,种了西瓜红、蜜薯等多个品种。这几年,由于粉条的质量和市场越来越好,孟子强自己种的红薯不够用,于是他又转变思路,通过收购周边农户种植的红薯以及粗加工红薯淀粉,加工成粉条后进行销售。 

院子里,正在一旁晾晒粉条的孟爱方喜滋滋地说道:“这个加工点开得就是好,不但解决了同村乡亲红薯收藏的难题,也为我们这些农闲在家的村民增加了收入,我们住在一个村子,我每年这个时候就来这里干活儿,洗红薯、打浆、做粉条这些我都会,一天工资100多块钱,一季干下来,能为家里带来近万元的收入。”

武庄村是远近闻名的红薯专业村,红薯种植面积3000余亩。近年来,村民瞅准商机发展手工粉条制作,找到了增收的新渠道。现在武庄村共有12个红薯粉条加工厂,每年可生产手工红薯粉条5万斤,户均增收2万余元,一条适合武庄村发展的致富路正在形成。

旁边烧火的老伙计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亩红薯产量5000斤,光卖红薯只能收入3000多元,但制成700多斤手工粉条,大约卖9000多元。他家今年种植红薯17亩,总收益6万多元。”

“尽管俺们村粉条已经有了一定名气,但要打造成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品牌,还有许多事要做。”该村党支部书记耿海亮表示,粉条加工作为村里的传统产业,目前加工点比较分散,生产标准不统一,为此村里筹划建设粉条产业园,统一管理,统一标准,把武庄村的红薯做大做优,拓宽销售渠道,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记者杜倩倩 通讯员陈乐娟) 

来源:石家庄日报
责任编辑:谭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