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阅读手机版
河北日报讯(记者董昌)6月4日,2022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中,井陉县秀林镇中学学生许天佑、刘俊治获得极速穿越赛初中组全国季军。这是继在2021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获得全国季军、2022世界机器人大赛锦标赛进入八强后,井陉县中小学生再获全国大奖。
6月4日,2022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中,井陉县秀林镇中学学生许天佑、刘俊治获得极速穿越赛初中组全国季军。
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为何能在世界机器人大赛中频频获奖?“井陉县积极深化教学改革,以产教深度融合打造人工智能教育新高地,培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井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教育局党组书记宋新平说。
近日,在井陉县第一小学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教育实验室里,该校教师郝志国正在给学生开展人工智能教学。河北日报记者董昌摄
招引一个项目,既要带动经济,更要促进长远发展。自2021年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华北总部及人工智能产业项目落户井陉以来,井陉县除了大力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还率先把人工智能教育引入基础教育和中职教育,高标准建设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教育实验室、人工智能教育培训基地,让山区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从小接受人工智能教育。
石家庄市人工智能教育培训基地。河北日报记者董昌摄
井陉县第一小学是井陉县30所建设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教育实验室的试点学校之一。150平方米的实验室里,分设了授课区、展示区、创造区、活动区,拥有上百套教具,可以满足50多名学生同时学习。在实验室的活动区,六年级学生苏宇涵和闫航嘉把一个个零件拼装成机器人的模样,通过电脑编程,让机器人按照指令做出动作,完成他们下达的任务。
“这间实验室一投用,他们俩就迷上了这门课。不到两年时间,两人已在圈里小有名气,经常代表学校外出参赛。”井陉县第一小学校长韩胜涛说,人工智能与学校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促进了教育变革创新,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近日,在井陉县第一小学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教育实验室里,三名同学正在展示了他们的编程作品。河北日报记者董昌摄
目前,全县30所试点中小学采用“常态课+社团课”形式,已全部开设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参与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学习的学生达8501人,实现了常态课普及化、社团课个性化。同时,井陉县职教中心还建成了9个人工智能教育实训室,增设了服务机器人装配与维护专业,86名学生于去年9月正式开课,实现了由兴趣培育到专技人才培养的无缝衔接。
石家庄市人工智能教育培训基地。河北日报记者董昌摄
为了给有潜力的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井陉县还依托县科技馆高标准建设了石家庄市人工智能教育培训基地,打造了集互动体验、拓展提升、赛事活动、展示交流、赋能培训于一体的人工智能教育平台。培训基地承办了石家庄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等多场活动,并被授予河北省科普教育基地、石家庄市科学素质教育基地等称号。截至目前,已接待保定、廊坊、衡水等地34个团体、3万余人观摩学习。
据悉,今年石家庄市将在451所学校开展类似的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工作,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多元智力养成与个性化成长,为培养服务河北数字经济发展的高端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