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闻河北日报石家庄专辑

抓基层党建 促乡村振兴丨石家庄晋州市马于镇这么干

2023-06-20 08:26:5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晋州市马于镇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

破解发展瓶颈 做优特色产业

河北日报讯(记者董昌)近日,晋州市马于镇北辛庄村的百年梨园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艳康正指挥工人架设滴灌带。

北辛庄村百年梨园里工人进行喷洒农药作业。

“跟着党支部,致富有门路。”尝到过甜头的村民周满良说,“去年跟着党支部开展品种改良,把鸭梨换成了秋月梨,每亩地增收了4000多元。这次架设滴灌带,能不能在俺家地里做试点?”

马于镇是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果树种植面积4万多亩,主要以传统梨果种植为主。但是,由于消费需求的变化,传统鸭梨、皇冠梨的收益逐年降低。“以鸭梨为例,每公斤卖3元左右,除去投入和人工,一年到头每亩地收入也就五六千元。”任艳康说。

马于镇获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称号。

2021年初,马于镇党委书记张楠带领镇里的党员干部在逐村走访座谈中发现,大部分种植户的年龄较大,思想相对保守,对种植新品种缺乏先行先试的意识。

“推动梨果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基层党组织必须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张楠提出,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引导种植户转变思路,加快改良品种,推动全镇梨果产业做优做强。

河北长城果品股份有限公司。

马于镇党委成立了产业振兴工作专班,请省市农技专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为全镇25个村的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开展培训,帮助各村理清产业发展思路、明确发展路径。同时,对接当地的河北长城果品股份有限公司,为梨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启动实施梨果新品种、种植新模式示范推广行动。

河北长城果品股份有限公司包装车间。

示范推广,首先从北辛庄村集体所有的百年梨园开始。在百年梨园里,马于镇启动了30亩的全国梨展示中心项目,搜集了国内外适于本地生长的200个梨果品种,采用高接换头的方式,为梨园的500棵鸭梨树嫁接了新品种。同时,高标准建设了新栽培模式示范基地、秋月梨种植管理模式示范基地。

河北长城果品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农业鲜梨智选中心。

经过一年的试种,改种秋月梨、南水梨等新品种的梨园,每亩地实现增收4000元。“真金白银的收益,激发了种植户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任艳康说,目前,他们打造了占地1500亩的梨果种植标准化生产基地,已辐射带动周边村庄350多户梨果种植户完成了品种改良,推广面积达5000亩。

吕家庄电商物流产业园。

用好了党建引领的“金钥匙”,马于镇广大党员干部思路大开、干劲十足,各村纷纷谋划实施特色产业项目。获得“中国淘宝村”称号的吕家庄村,建成电商物流产业园,解决了制约电商产业发展的场地等问题,就近解决就业2000多人,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50万元,并启动了产业园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打造电商协作共享平台和共享工厂,推动当地制帽、服装等产业快速发展。后彭头村依托泽桑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了省级优质葡萄标准化种植基地,建成了450万斤保鲜库及分拣车间项目,带动周边村庄1500户种植户开展葡萄新品种种植,种植面积超过了1万亩。

吕家庄村制帽车间。

“截至目前,全镇25个村全部成立了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共培育近30个乡村振兴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张楠表示,马于镇将依托农业特色产业优势,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百年梨园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泽桑果园配套设施建设等重点产业项目,真正做到优势产业有特色、特色产业优势强,为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晋州市马于镇:党建引领绘蓝图 乡村振兴谱新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是根本。

近年来,石家庄晋州市马于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目标,聚焦“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总要求,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凝心聚力干实事,千方百计抓落实,推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融共进,齐心绘就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党旗红,乡村兴。马于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选优配强干部队伍。2021年村级换届选举中,镇党委严格把关,坚持做到领导、宣传、培训等“七到位”,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选出了群众公认、素质过硬的村“两委”班子,全镇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8.7岁。其中,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2.2岁,且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两委”班子整体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和延续化特点,班子成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长城果品公司参加河北首届鲜梨出口产销对接会。

网格管理赋能基层治理。全镇积极构建严密的网格化管理组织体系,推动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一张网,在25个行政村全面推行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实现服务群众全覆盖,基层治理无盲点。其中西队村探索完善了“政治引领+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法治保障+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农村治理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体现新时代特征的乡村善治之路,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河北省文明村”“石家庄市文明生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加强教育培训激发干事创业热情。组织开展支部书记“圆桌”座谈会,开展各类学习、培训、观摩、岗位练兵等活动,提升镇村党员干部凝聚力、战斗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换届以来,组织参与观摩学习培训、项目拉练等20余次,在比学赶超中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积极组织村支书参与晋州市组织的乡村振兴领头人经验分享讲座,每年组织村“两委”干部轮训,保证全镇129名村干部每人培训不少于3天。坚持以党建带创建、以党建促共建,激发全镇党员干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奋力作为。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的颜值,党群联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垃圾革命”,突出抓好乡村绿化、净化、美化,打造游园、小菜园、小果园54处,各类文化休闲广场30处,全镇街巷硬化整体推进,其中22个村已完成,其余3个村将在年内完成街巷全部硬化,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村容村貌方面做实功、求实效。

外引内育并举,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马于镇聚焦在育才、管才、用才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一支“留得住、干得好”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积极培育“新农人”。“新农人”有文化、有创意、有魄力、有行动,在乡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开辟产品市场等方面有独特优势。激励和扶持“新农人”参与村级集体经济,领办或创办企业、合作社,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吸纳5000多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从创业补助、风险保障等方面着手,切实让“新农人”愿意返乡、扎根乡村、立业为民,激荡青春、焕发风采,让“新农人”撑起乡村振兴新希望。

西贾庄村山楂喜获丰收。

引导人才返乡创业。搭建返乡创业平台,栽好聚才“梧桐树”,形成“人才回乡、信息回归、资金回流、企业回迁”的良好局面,吸引千余名在外人才返乡,在畅享田园生活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并将优秀党员发展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本土人才逐渐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搭建平台用才。激励返乡人才回村任职,返乡人才中农村致富能手当选118人,本土大学生回村任职9人;制定乡村振兴扶持政策,为乡村创业铺好路子、搭好台子、架好梯子,以人才队伍建设激活乡村产业发展“一池春水”。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各领域优秀人才,柔性引进专家人才,邀请省市专家常驻马于镇,在田间地头搞科研、教技术,重点企业长城经贸、辰泰滤纸、泽桑果园等吸引技术专家、返聘农业干部、返乡大学生等共计500余人,并通过专家授课、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积极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本土性人才和返乡创业人员开展有关制种管理、林果栽培、畜禽养殖等技能性培训,着力提升人才队伍能力素质,营造了人人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浓厚氛围。

做实产业文章,拓宽乡村振兴富民之路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马于镇大力实施基层党建与产业振兴互融互促,增强乡村振兴的动力和活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本地特色、优势,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擦亮特色产业品牌,健全产业链,促进产业质量效益稳步提高。

鸭梨博物馆展厅。

打造“金色电商”品牌。近年来,马于镇围绕当地经商农民增多的特点,因势利导,免费开展电商培训,培育了8个淘宝村,占到了全镇村数的1/3,让农民一手握锄头,一手拿鼠标,共享电商红利。去年,该镇在吕家庄村建设了石家庄市第一家村级电商产业园,发挥拳头效应,带动周边20多个村、几十个产业蓬勃发展,实现相关产业年综合产值7.2亿元。

壮大村级特色产业。晋州市是“中国鸭梨之乡”,核心产区在马于镇。马于镇深化农企合作,锚定产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标准化种植3万多亩,建立了全自动的梨果加工生产线,年产值达到2亿元,引导农民成立泽桑葡萄合作社,每年收入超过1亿元,真正把绿色产业变成了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

泽桑果园。

同时,积极统筹协调,整合各村的优质资源,发挥集体优势,创新组织方式,推行村支部领办合作社,打破村域界限,推进抱团发展,将百年梨园、泽桑果园、生态农场、电商产业园串珠成链形成一体,成功申报石家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由点上开花变成百花齐放,区域内年产值达到6亿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乡村振兴是必须写好的一篇大文章。下一步,马于镇将继续坚持“一切工作党建引领,一切困难党建破题”,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组织力、执行力,全面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绘就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以实际行动助力县域经济攻坚提升。

责任编辑:谭倩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